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

新西兰女生的趣味琵琶入门经历

画出曲中意
发布时间:2020-09-11 19:51:47 来源: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

当地时间9月8日上午11时,惠灵顿东方女子中学12、13年级参加孔子课堂的学生们迎来了一堂趣味十足的琵琶入门课: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琵琶教师孔璟瑗通过“画音乐”“猜歌名”等趣味小游戏,带领8名新西兰学员快速走入琵琶世界,并且巧用音乐与汉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们传授了由“琵琶”字形、字义引申至基本弹奏技巧的本领——这一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们得以在短短一堂课内全方位领略到琵琶音律之美,进而对这件源自中国的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弹拨乐器之王”产生了浓厚兴趣。

图为琵琶教学现场。(摄影:张健勇)

截至9月9日,新西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总数达1437例,活跃病例共计125例,包含82个社区感染病例和管制隔离设施中的43个海外输入病例。除奥克兰处于2.5级警戒状态外,首都惠灵顿及其它地区继续维持2级警戒状态。在做好各项防疫手段、人员登记等细节措施的前提下,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与东方女子中学如期推出这堂中国传统乐器体验、教学课。

据介绍,参与工坊的12、13年级孔子课堂女生们均学习汉语四年有余,对中国传统乐器教学课也有了基本的心理预期,然而,孔璟瑗带来的这场教学仍然让她们感到些许意外——音乐课竟然从画画率先开始。

图为琵琶教学现场。(摄影:张健勇)

“猜一猜,我下面要演奏的曲子表现了哪种动物?”上课伊始,孔璟瑗便要求学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纸上画出他们听到音乐后联想到的动物形象。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迅速引发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在纸上画出猴子、猫等,孔璟瑗也很快揭晓了答案:“曲子名叫《鱼儿戏水》,表现的是一条欢快戏水的小鱼。”学员们回味着轻松活泼的曲调,恍然大悟。

孔璟瑗随即演奏展现成都风貌的《蓉城小景》和表现孩童玩耍场景的《顽童》,让学生们继续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曲中所表现的城市与人物形象,这一系列“画音乐”小游戏,将乐曲由无形化为有形,使学员们得以充分领略琵琶音域之广阔、音色之多变以及表现力之丰富。在此基础上,孔璟瑗将琵琶起源与演变历史娓娓道来,带领学员们从文化融合的角度深入解读这件古老的中国音乐“神器”。

图为琵琶教学现场。(摄影:张健勇)

在学生们最为期待的实践学习环节,孔璟瑗再度为她们带来了惊喜——琵琶弹奏要先从‘琵琶’二字的写法学起。“大家是否知道这件乐器为什么叫琵琶?”她提问道,学员们七嘴八舌地猜测着。“正如‘琵琶’这两个字,代表了这种乐器最基本的弹奏手法。”孔璟瑗一边演示一边耐心解释说,有学者认为“琵琶”上面的两个“王”字意为两块玉石相碰,表明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合在一起便是琵琶最基本的弹奏技法之一——弹挑。

图为琵琶教学现场。(摄影:张健勇)

借助“听乐曲、猜歌名”等小游戏,孔璟瑗继续演示了轮指、揉弦、扫弦等琵琶弹奏技巧,并手把手地带领学生们练习《玛丽的小绵羊》《小蜜蜂》两首简单的曲子。到下课时分,这群生平第一次接触琵琶的新西兰女生们已经能够简单地弹奏两首小曲子的短旋律了。

图为琵琶教学现场。(摄影:张健勇)

短短一个半小时内,学生们不但观摩、体验了琵琶这一神奇的乐器,更了解到此前未曾触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热爱音乐的12年级女孩艾米·莱斯利称孔老师的教学方式不止停留在传授琵琶演奏技巧层面,还深入讲解了背后的文化演变及与汉字的关联,让大家收获了更多知识。

东方女子中学中文教师翠西·蔡介绍道,参加今天这堂特殊的音乐课的学员们学习中文已有四五年之久,基础相对较好,能更好地适应这一“进阶式”教学方法,希望今后有机会继续体验这一兼具知识和趣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

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郭宗光表示,通过交流发现,有的新西兰年轻人对中国传统乐器怀有“阳春白雪”式的敬畏之心,通过这种体验式教学及其跨介质的“通感”效应,有利于快速拉近学员与陌生乐器之间的距离,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中国文化中心将继续摸索这一寓教于乐的“工坊式”教学模式,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交流上的传承及创新之道。

责任编辑:陈卫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