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

乡愁文化需有“根”

发布时间:2017-05-31 13:41: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当今社会发展催生乡愁文化、美丽乡村呼唤乡愁文化,在全国各地,对建设乡愁文化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如何把乡愁留住、让乡愁更浓,发挥好乡愁文化的凝聚力、感染力?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找准乡愁文化之“根”,乡愁文化的“根”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根”在古风遗俗。有人曾讲“乡愁即传统,乡愁即记忆”,传统和记忆最直接、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古风遗俗。古风遗俗是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体现,反映的传统思维和传统生活模式,时代如何变化,形势如何变换,思维和模式的变化是不会消亡的。诚然,现代文明压缩了传统文明的生存空间,但在古风遗俗里,我们最能找回时代的记忆。当今我们建设乡愁文化,就要在保护古风遗俗上做文章,既要让古“色”生香,焕发光彩,又要“酒瓶装新酒”融入时代因素。

  其二,“根”在地域特征。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地域特征差异决定乡愁文化差异。周庄的水、云南的吊脚楼、湘西的古城,还有草原、沙漠、戈壁、雪山,都有着不同的地域特征,因此在席慕蓉笔下“故乡的歌是清远的笛”,在余光中笔下则是“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建设乡愁文化,要结合地域特征,科学合理适当开发,既要保护好地方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又要充分挖掘地域所蕴含的背景文化、历史特征,避免千人一面,要充分体现乡愁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性和灵活性。

  其三,“根”在乡音传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是乡愁文化的直接载体。

  建设乡愁文化,我们既要推广普通话,又要保护好地方语言语种,如吴侬软语、客家方言等等。充分发挥语言在乡愁文化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用语言承载乡愁,用语言传递乡愁。其次,有关地域的神话传说也浓缩了乡愁文化的精髓,我们要在乡音传说的“百科全书”中寻找到地方的发展脉迹,讲好地方故事。(作者:罗田县政府办 唐厚成

 

 

责任编辑:孙宝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