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有效举措,今年以来,浙江省平湖市曹桥街道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修复三方面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全域开展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推进数字化改革,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今年,曹桥街道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区域面积约4000 亩,涉及孔家堰村及野马村,设置节水排水阀 500 余个,新建高压灌溉泵站 1 座,铺设 PE 管道约7.5公里,新建各类排水渠道、生态沟约6公里,修复水系约2.4公里。项目以河道水质监测稳定在Ⅲ类水以上目标为中心,通过面源控制、内源控制、截污控制、生态修复等四大措施,依托农田精准施肥、生活污水纳管、节水减排、生态沟渠、生态塘池、水系修复等六大工程,对项目区进行综合系统治理。
一是使用微生物技术,降低肥药用量。在水稻生产中,使用新型微生物肥料,通过微生物介入快速腐熟全量还田秸秆,秸秆腐熟率达到90%以上。能有效提升肥力、消灭地源病菌,改良土壤环境,较常规种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40%以上。
二是推广生态种养模式,提高绿色品质。发展以稻虾种养为主的综合种养产业。以养带种、以种促养(虾为稻松土、供肥、通风;稻为虾供饵、遮阴、避害),生产过程坚持不打农药,不施或少施化肥,形成了一条优势互补的生物链,确保绿色品质。
三是实施基础设施改造,达成节水防洪。对地下灌溉管道进行提档升级,用PE、PVC管材替代水泥瓦管,解决灌溉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渠系水利用系数提升10%。进行农田改造小田改大田,强化田埂防渗能力。安装双溢流阀门,实现农田保水,即把肥、药控在田间,也具备承载约100毫米雨量的蓄滞工程,实现节水减污、防汛蓄洪双赢。
四是进行河道生态治理,促进循环再生。在农田尾水减排的基础上,对原有沟渠进行生态化改造,建成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同时对断头浜进行河道生态修复,建设高压泵站,使区域成为一个封闭水系。农田尾水经生态拦截沟渠和河道水生植物净化后,又经泵站抽取回到农田用于灌溉,形成农用水循环再生。(马艳婷)
责任编辑:宫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