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机制,“1+N”支队伍,视情组合,随警而动,快速集结,联合行动……福建省屏南县深耕“1+N联勤联动”常态化交通管理模式,全力打造和谐山区交通安全样板。2021年10月,该创新模式被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在全省推广。
因地制宜 破解农村交通安全难题
“骑摩托车一定要戴头盔,这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在屏南县棠口镇孔源村路段,屏南县交警大队工作人员不断提醒过往市民要遵守交通法规,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屏南县是典型的山区小县,乡村道路占比81.5%,乡村道路长、农村人口多、交通安全意识差、交警警力少,人、车、路、警矛盾突出,农村交通安全曾是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心病”。
“过去,全县交通警察仅16人、辅警46人,警力捉襟见肘,无法顾及农村道路。”屏南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黄文挺介绍说,2016年屏南县探索建立“1+N联勤联动”常态化交通管理模式,“1”即交警大队是交管“主力军”,“N”即农村派出所、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城市管理局等N个“助力队”,通过不断做强“1”、拓展“N”,有效破解执法力量不足、农村交通失控漏管难题。
该模式赋予各农村派出所交通违法行为查纠和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权限,并在执勤辅警配备、个人执法和防护装备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同时,根据不同任务需求,警力在交警大队和派出所之间互动交流、互助合作,既调用派出所警力参与交通巡查,又调配交警警力参与派出所办案,形成一警多能、综合用警的新格局。
“‘1+N联勤联动’常态化交通管理模式,破解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保障不到位、执法不到位、宣传不到位’三大难题,形成了‘小县大交通’的良好格局。”黄文挺表示。
联勤联动 建立长效交通管理机制
“代溪派出所、熙岭派出所,近期我辖区货车超载比较严重,请派警力到联勤点联勤。”日前,屏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两个派出所,在工程运输车辆运行密集的237国道国宝大道采取固定设卡方式,对过往车辆逐一检查。这是屏南县警方应用“1+N联勤联动”常态化交通管理机制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县城开发、旅游发展,屏南城区、景区交通安全管理压力越来越大。如何适时调节警力资源、实时应对随时而来的人流、车流高峰,成为屏南县公安局党委重点调研解决的课题。
交通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只有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源上、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屏南县公安局推动县道安办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屏南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联勤工作方案》《屏南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联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县按照“政府领导、属地管理、部门责任、社会参与”原则,形成了分工明确、管理到位、处置及时、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长效交通安全管理机制。
随着“1+N联勤联动”常态化交通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屏南县交通安全管理形成“联勤协作、携手执法、综合治理”的融合圈。联合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协作开展治超治限工作,遏制大型货车交通事故的发生;联合城市执法部门,重拳整治城区拥堵、占道经营、违章搭盖、乱摆摊点等突出问题……
常态化的联勤联动交通管理模式,换来安全形势向好。2022年,屏南县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部下降,事故起数下降42.86%,死亡人数下降28.57%,受伤人数下降63.64%,财产损失下降14.58%。
不断创新 乡村警务拓展服务半径
“请系好安全带,前方道路弯多坡陡,小心驾驶……”从福州市区出发,前往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经高速、省道、县道进入村道,一路安全有序、畅通和谐,路上各种“流动提醒点”成为一道靓丽风“警”。
龙潭村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给当地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针对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屏南县不断深化道路交通管理,建立以乡村警务为支点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新机制,依靠村委会等组织,警务室抓好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组织、指导村义务巡逻队、平安志愿者等治安防范力量,开展经常性治安巡逻防范活动,让警力就近跑、就近管。在龙潭村、仙山牧场等重点区域设立警务室,在全县推行“一村一警种”工作机制,县公安局机关各警种纷纷下沉一线,与各派出所共同担负起农村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实时掌握村级交通安全信息。
针对农村地区“五小车辆”管控难问题,屏南县各农村派出所建立“五小车辆”动态档案,强化对农村地区摩托车、电动车的实时管理,建立摩托车(电动车)事故预防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山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筑防护墙。(武艳杰)
学习大军荐稿
责任编辑:田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