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南祥社区召集社区物业、志愿者等展开“小桶换大桶,垃圾分清楚”的换桶志愿服务行动,更好地开展环境卫生及垃圾分类工作,营造干净卫生、整洁清爽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助力美丽城镇建设。
南祥社区辖区内南祥苑小区联排区原先配备的分类垃圾桶是一家一套,但居民日生活垃圾生产量已超出原先配备的分类垃圾桶容纳上限,那些因为容纳不了而不得不堆放在绿化带上的垃圾,既破坏了小区环境,也影响了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为解决这一问题,镇、社区联动,采购了一批更大容量的垃圾分类桶,召集物业、居民志愿者等对400多户家庭进行垃圾桶更换。有了新的垃圾分类桶,居民们扔垃圾更为便捷,小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两年,大桥镇不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创新打造垃圾分类品牌,实施精细化管理,大力营造优美人居环境。
把垃圾分类变时尚
从小事入手,对每个细节精益求精,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标准、时时有计划、天天有总结,大桥镇把垃圾分类变时尚,让生活环境更美好。
去年,大桥镇累计投入超1500万元,在40个小区以及农村重要点位建设垃圾分类驿站、统一规范了“小绿桶”,全部实行智能化定时定点投放。
如今,走近大桥镇的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屋,映入眼帘的就是整体美观。你会发现,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屋内所有工具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小到一支笔,大到垃圾桶,从屋外到屋内,几乎所有的智能分类驿站都有自己应有的样子,这是大桥镇在小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中应用了标准化操作的效果。
进行数字分析,提升垃圾分类劝导员工作的精准化。大桥镇垃圾分类已经进入数字化管理阶段,垃圾分类的数据通过“智能分类驿站”上传至分类平台,平台对上传的数据进行AI比对是否分类准确,找出分类不到位的居民,然后制定详细可行的劝导措施,并落实该区域的劝导员,将垃圾分类劝导工作具体化、明确化。
在垃圾分类劝导工作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大桥镇细化劝导员的各项制度、记录、流程、标准、考核体系,使垃圾分类劝导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同时,要求第三方公司,把规定和制度化纳入对劝导员的考核指标,不但要求管理精细化,更在考核激励方面先行一步,与精细化接轨,提升垃圾分类劝导员的思想意识,实行奖罚机制,快速推进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
大桥镇持续推动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使得居民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明显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为100%,参与率和准确率达90%以上,小区和村庄环境也更加美好。
高标准推进垃圾分类
目前,大桥镇已成功创建5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分别是十八里苑、御上江南(景园)、九城嘉佳家院、润泽名邸、上郡;4个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分别为倪家浜村、云东村、花园村、由桥村,6个区级分类特色村,5个区级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智能化定时定点小区覆盖率达到100%。
针对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功能不全、容量不够、位置不合理等问题,大桥镇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设施质效提升专项行动,通过补建、扩容、完善设备、调整选址等措施,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收集点提升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高设施使用效率、提升居民分类体验。
新一代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当人靠近这种智慧垃圾分类设备,不需要手推,只要站在垃圾桶旁,通过人脸扫描既可自动感应打开。还配有语音播报功能,等居民投放完垃圾后再自动关闭,提高了居民投递体验感。每个生活垃圾智能屋都配有一个显示屏,屏幕上循环播放垃圾分类知识,持续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科普,帮助居民自觉养成分类投放习惯。同时,为了更好地督促居民,还在生活垃圾智能屋上方安装了监控设备,详细记录每位居民的投放状况。出现落地包等垃圾乱丢现象,工作人员也可以及时发现并上门规劝。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既提高了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屋的“颜值”,也最大程度地方便了群众投放。下一步,大桥镇将继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重点提升垃圾分类智能屋的管理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深入。
推出垃圾分类品牌
垃圾分类贵在常抓不懈,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宣传教育管理同样不可或缺。在劝导员队伍做到每日劝导宣传外,大桥镇还有一支专门的垃圾分类宣传义工队。每月,他们会开展一场垃圾分类特色宣传活动,进社区、走农村,进企业,入校园,结合村社的特色,创新活动内容,更好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必须把广大群众发动起来,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大桥镇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定期开展卫生文明户星级评比等活动,引导群众建立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做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大力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商场、进宾馆(酒店)、进窗口“八进”活动,鼓励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加强网格入户宣传,进一步做好社区工作者、劝导员、督导员等主动上门工作,把垃圾分类减量收集的意义、各类设施标准、处理的方法、操作的流程等面对面宣传到位,有效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
去年底,大桥镇推出了垃圾分类品牌——垃分宝典,下设共学营、手工坊、议事会、百宝箱四大子品牌,还建立了桥小萌小志愿者队,垃圾分类巾帼志愿者队、垃圾分类党员志愿者队三支志愿者队伍。
共学营是让居民共同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相互探讨,共同参与。手工坊则倡导居民成为变废为宝的手工达人,倡导厉行节俭。议事会就是组织居民垃圾分类进行讨论,既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百宝箱则鼓励群众探讨有新意的垃圾分类推广方式,为垃圾分类提出金点子。
为不断延伸垃圾分类宣传阵地,大桥镇积极探索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建设,目前已在各村、社区空地、街心公园成功创建垃圾分类主题公园11个,垃圾分类生活驿站2个。主题公园和分类驿站虽占地不大,但公园内垃圾分类的绿色元素遍布各个角落,村民堆放在房前屋后的废旧砖瓦也成了美化公园道路的“原材料”,不仅可以起到废物再利用的环保作用,还可以提升周边绿化,做到与周边环境自然和谐统一。(吴燕、孙佳、许冰洲)
责任编辑:宫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