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美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2-09-26 12:21:5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基层治理好不好,最终要体现在便民服务上。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巫家坝社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承“多上门服务、群众少跑路;多嘘寒问暖、居民少担忧”的思想理念,着力打造四个网格中心,筹措30余万元提升改造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不断丰富亲民便民空间,不断拓宽服务内涵,持续增强居民群众的幸福“砝码”。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建强“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社区党委书记李文娟深有感触地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社区虽小,却也连着千家万户。我们24名社区工作人员要服务好4.16平方公里内40个小区的29500多常住居民和5万余流动人口,必须依靠坚强的战斗堡垒,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引下,社区坚持以创建一社一品,“520”党建品牌为目标,组织326名党员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谈心活动,切实了解底数,掌握脉搏。制作下发《党员手册》《党建指导员工作手册》《党风廉政谈心谈话记录》等360余册,组织参加“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和到先进社区进行参观见学,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和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建设质量;利用半年党建工作推进会、“七一”建党节等联合24家大党委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认真总结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社区居委会党支部还先后组织28名党员到百年巫家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清明祭英烈”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联合开展了“庆七一”主题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党员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础,进一步筑牢了支部谋篇布局的思想根基。

二是紧扣主题主线,铸牢“共同体”。今年以来,社区坚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着力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有效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2021年,巫家坝社区被昆明市民族宗教委员会评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民族团结进步进小区、进学校、进军营、进单位等“四进”活动,着力增强各族群众对“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大力促进“三交”取得明显实效。在进小区活动中,利用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开展“端午粽香传真情 民族团结一家亲”“心系群众办实事 中秋关怀暖民心”活动;在进学校活动中,先后组织80余名学生开展“留住文化根脉 托起民族未来”夏令营活动;在进军营活动中,与辖区95668部队联合开展“军民共建谋发展 同心献礼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军营展演活动,组织50多名退役军人到鲁口哨革命旧址开展“重走红色之旅 共铸民族之魂”活动;在进单位活动中,与官渡区文化馆联合开展“品读端午 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端午送祝福活动。另外,还组织开展了“同心筑梦新时代 燃情绽放火把节”专题活动,极大调动了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三是坚持目标驱动,收获“开心果”。目标引领航向。变“最后一公里”为“最美零距离”,不断丰富“全周期”服务供给,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巫家坝社区一班人的奋斗目标。在追逐目标进程中,巫家坝社区“两委”班子始终秉持“三心”即:让上级组织放心、工作人员顺心、居民群众开心的原则,着眼全区域、面向多群体,构建全方位、差异化的供给体系,建立基本服务清单和动态调整机制,既注重统筹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修缮、文体活动开展等普遍性民生需求,又注重倾斜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孤寡残疾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式、订单式“零距离”服务。

楼宇党群中心的启动,为100多家企业找到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资源整合,注入了新的动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启用,成为广大志愿者的避风港湾。爱心食堂的启建,圆了小区居民期待已久的美好梦想。92岁的独居老人陈阿姨动情地说:“人老了,吃饭是个麻烦事儿,平时在家就餐十分随意,三餐都是应付了事,有时候一个菜能吃好几天,现在建了爱心食堂,以后吃饭就方便了,还可以和同龄人边吃饭边聊天,感谢我们的政府,感谢我们的社区啊。”(王晓峰)

责任编辑:田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