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发挥资源优势 把沧源建设成为全国边境“三好”示范县
发布时间:2022-09-20 17:21:22 来源:中国报道

沧源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革命老区县、佤族自治县、中缅边境县、民族直过区,是云南省县情最为特殊的一个县。国土面积24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2万,其中少数民族占比93.96%。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为佤山各族人民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思想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为阿佤山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省委、省政府临沧现场办公会“三个示范区”发展定位与沧源县情高度契合;临沧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了把班洪乡、班老乡打造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区、把边三县打造成“三好”示范带的目标,全省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情况总结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会议在沧源胜利召开,充分展示了沧源发展的良好面貌,沧源边境小康村建设成效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认可,沧源经验成为全省推广学习的样板。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全县虽有糖、茶、果、菜、牛、烟、米、蜜、竹、旅游等十大产业,但规模较小,拉动力不足。沧源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确定以党建为引领,在稳健提升十大产业基础上,重点抓好文旅、竹子、蜜蜂三大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做大文旅产业 打造边疆民族靓丽风景线

红色旅游是传承革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途径,绿色转型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沧源是革命老区,处处充满红色记忆,有着厚重的红色基因。1885年英帝国主义占领缅甸后,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我国的阿佤山区,在1900年中英会勘滇缅界务时,把班洪、班老和勐董龙乃等地纳入滇缅边界南段“未定界范围”。1934年5月,班洪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抗英事件,17个部落王和代表镖牛盟誓,订立只服从中国政府领导的“勐冒盟约”。1941年,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了“1941年边界线”,将班洪、班老和勐董龙乃、永和等地划入英国殖民地。1954年中缅政府开始洽谈解决边界问题,保卫国、胡玉堂等班老爱国人士据理力争,展示古印、朝服等物证,证明班老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实现班老回归作出积极贡献。1960年10月,中缅两国正式签订《中缅边界条约》,班洪、班老和勐董龙乃、永和等回归祖国。

据考古挖掘发现,从旧时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至现代社会,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沧源的佤族先民们都创造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距今约24000—43500年历史的沧源农克硝洞,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3000多年历史的沧源崖画,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沧源有着司岗里神话之秘、翁丁原始部落之秘、广允缅寺之秘、古茶树之秘、天坑之秘、万人摸你黑、千人甩发舞等,为打造全域旅游提供了最佳条件。

为高效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沧源县委县政府将实现由“办”旅游向“管”旅游的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的转变,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旅游管理体制。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用红色旅游和绿色转型发展赋能,推动沧源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通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旅游景区、景点上,围绕“党建+红色旅游+绿色产业”,以岩帅革命老区、班洪班老抗英、班老回归等红色基因为基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同时大抓绿色旅游产业发展,全面促进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

二是深化沪滇合作。通过深化上海与沧源东西部协作和东航与沧源对口帮扶,把沧源的旅游产业产品化,通过“龙头”企业进行经营,不断加大沧源旅游的宣传、推荐,利用航空便利优势,吸引全国各地游客。

三是大力推进A级景区建设。沧源现有2个4A级景区,3个3A级和1个2A级景区。十四五期间,将创建3个5A级景区和1个国家公园。依托“世界佤乡”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建设,把崖画谷景区建设成为5A级景区。着力把翁丁风景区打造为5A级景区。以葫芦小镇4A级景区为基础,把边疆口岸边地文化打造为5A级景区。争取把南滚河国家公园,申报为亚洲象国家公园。

四是建设为世界佤文化中心。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就是在于文化,沧源有独特的佤文化优势,代表着世界佤文化的精髓,是传承好佤文化的最佳圣地。把沧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好、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是继承弘扬民族生态文化的需要,是沧源发展全域旅游的必然选择。

五是加大文化古迹保护力度。将县域内亚洲最大的溶洞、亚洲最大的天坑及3500米的崖画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用好用活沧源崖画和广允缅寺两个国家级的保护单位,加大文化古迹的保护力度。在“十四五”期间,沧源将用好自然条件优势,通过抓规划、抓招商、抓项目包装、抓服务的方式,发展“旅游+大健康”等产业模式,争取实现旅游产业转型突破100个亿,拉动工业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

做强竹产业 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沧源县域内共有竹类植物18属,53种,是云南乃至世界竹类植物分布最集中、种类组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沧源佤族自治县将竹子种植作为第一产业,2021年底,累计种植面积达61万亩,实现年产值6130万元,被授予“中国特色竹乡”称号。

在沧源县班洪乡、班老乡、芒卡镇一带,村村寨寨栽种着一种竹子,当地群众都以“大竹”相称。这种竹子秆高达30多米,直径可达30厘米以上,它就是世界上形体最为高大的竹种——巨龙竹。根据其基部竹杆的弯曲与否,又可分为歪脚巨龙竹和直杆巨龙竹2个类型。巨龙竹系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这也是沧源自然生长和种植数量最多的竹种,在全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各国的分布都很少。

2021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现代竹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竹产业规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优质竹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改善,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竹产业发展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竹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2022年3月,沧源县委县政府再次将竹产业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在全面发展竹编织、竹康养、竹食品加工基础上,积极寻求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实力企业合作,希望竹产业能再次崛起成为沧源县支柱产业,实现经济腾飞。今年8月在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缠绕复合材料分会的鼎力支持下,成功引进了中铁建集团十八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央企,共同推动以巨龙竹为主导的竹品种培育、种植、竹篾加工、竹粉加工、竹缠绕复合材料及装配式房屋加工等产业,打造沧源知名竹产业品牌。

竹缠绕复合材料具有原料可再生性、生产成本低、加工过程低碳节能、质量轻强度高、承压能力强、保温性能突出、抗震抗沉降能力强、使用过程环保、物流成本低及可降解等突出特点,可完全在城建、市政、交通、水利、航空、国防等领域代替部分钢材、水泥、塑料、玻璃钢等材料,应用在压力管道、城市管廊、容器储罐、车船壳体、集成房屋、军工装备、自来水管道及农业灌溉等领域,是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为了加快推进竹产业步伐,在临沧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林业和草原局牵头组建了临沧市竹产业发展协会并在沧源挂牌,全面推进沧源竹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出台多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不久的将来,竹产业将成为沧源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造福佤族人民。

做精蜜蜂产业 打造生态甜蜜事业

沧源有着丰富的天然蜜粉源植物,森林面积273.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42%,其中有276.45平方公里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具特色的米团花达17多万亩,产蜜资源得天独厚,是发展蜜蜂产业的好地方。发展蜜蜂产业是沧源将自然禀赋转化为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符合全球生物多样性、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政策要求。

沧源自2018年开始规模化引进现代活框养殖中华蜜蜂以来,建成了4个蜂蜜加工厂、18个规模化养蜂场,注册和生产了“南滚河蜂蜜”、“佤山曼来”、“安也佤蜜”瓶装、袋装系列产品,蜜蜂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班洪村、曼来村、安也村等村通过发展蜜蜂产业使一部分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使村集体经济得到了不断壮大。

蜜蜂产业是县委县政府决定作为“一县一业”进行打造的重点产业之一,也是沧源10位老支书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的三大产业之一。在工作推进中,沧源县始终坚持超前谋划、规划先行、统筹推进,为发展蜂蜜产业打下长远基础。

一是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坚持“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理念,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按照“合作社+科研所+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以“黑蜜之都”为定位,以“沧源黑蜜”为地理标志,以“考希黛”为品牌,切实把蜜蜂产业作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重要回信精神的示范产业、产业振兴的标杆产业、“一县一业”的样板产业,按照以沧源为中心、带动周边县区、辐射境内外的空间布局,创新机制,优化发展模式,力争用五年时间把蜜蜂产业打造成为全产业链的世界级品牌。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蜂群全年保有量达8万群,年产蜂蜜达640吨,实现农业产值9920万元、商业产值3.7亿元。其中,黑蜜产量400吨,实现农业产值8000万元、商业产值2.6亿元;其他百花蜜产量240吨,实现农业产值1920万元、商业产值1.1亿元。

二是突出优势,打造特色。沧源境内野生米团花分布较广,米团花蜜富含独一无二的天然活性物质MTH-X,具有抗炎、抗菌、抗内霉素、保护血管内皮、抗凝血、舒展血管、抗氧化、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化瘀调经等多种功效,且抑菌能力比国际高端蜂蜜麦卢卡20+蜂蜜好。特别是有着“黑色药蜜”之称的米团花黑蜜更是供不应求,价格逐年走高,市场前景广阔。

三是强化宣传,提高品牌影响力。品牌是国家、城市、企业、产品的灵魂,没有品牌一切都无从谈起。为了提升沧源黑蜂蜜品牌,2022年8月18—19日,沧源县委县政府承办了由中国养蜂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第七届中华蜜蜂产业发展大会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论坛,活动邀请了国家相关部委领导专家及全国20余省的养蜂企业、经销商等500余人参加,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调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让与会代表全面加深了对沧源蜜蜂产业的认识和对黑蜜产品的认可,并和正大益生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有力的提升了沧源蜜蜂品牌影响力。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制订全县养蜂技术培训中长期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养蜂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养殖、管理、加工、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以及一批产业带头人、产业骨干。进一步抓好“蜜厂”建设、“蜜品”建设、“蜜市”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蜂蜜市场的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各种侵权、假冒伪劣产品,确保沧源蜂蜜既有市场又站稳市场。

聚焦三大任务 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对沧源的嘱托,也是沧源的三大任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更大的危险。沧源广大党员干部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向模范和先进学习,始终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心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始终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建设作为沧源乡村振兴和边疆稳定的一个重要抓手。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当中,严格落实“1336”举措,“1”是围绕一个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为主线;“3”是聚焦三大任务——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3”是树牢三个“心向”——心向习近平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6”是实现“六化”目标——群众工作组织化、社会治理信息化、日常生活健康化、人居环境生态化、乡村产品商品化、基础设施智慧化,积极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新路径,着力把沧源147.083公里边境线,23个边境村,196个抵边自然村,建设成为边境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在沧源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呈现出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好景象。(文/中共沧源佤族自治县委书记 唐兴平)

责任编辑:田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