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立足“民族走廊”区位特点,以推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为目标,坚持全县一盘棋的“1234”工作法,不断夯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基础。
抓住一个关键,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组织基础
石棉县始终坚持党政引领这个关键点,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分管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计划,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细化责任清单,纵深推进工作,变“软指标”为“硬任务”。
突出两个引领,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氛围
首先是突出教育宣传引领。石棉县充分发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川矿记忆陈列馆”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讲好“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等“石榴籽”故事,构建多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其次是突出先进典型引领。石棉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九进”活动,推荐申报市级示范单位55个,省级、国家级示范单位8个,召开全县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扬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7个,先进个人31名。
提升三个水平,助推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发展
首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石棉县整合各类资金900多万元,统筹用于农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民族乡镇通村道路全硬化、通信网络全覆盖,民族群众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保障。
其次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石棉县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大力参与石棉三大产业建设,城市和农村少数民族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县平均增速。
最好是提升新村建设水平。按照“产村相融、成片推进”原则,石棉县建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5个民族乡、23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创建为省级“幸福美丽新村”。
实施四大工程,促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在实施教育奠基工程方面,石棉县加大少数民族教育投入力度,每年筹措资金75万元聘请双语教师35人,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办语言过渡班29个,将学校办在少数民族学生家门口。
在实施卫生提升工程方面,石棉县抢抓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等重要机遇,加快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优医疗服务水平。
在实施文化引领工程方面。石棉县深入挖掘、整理和开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环山鸡节”“什结拉布”成功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尔苏藏族传统文化被专家、学者称作我国西部民族文化走廊的“活化石”。
在实施基层网格治理工程方面。石棉县以深厚的民族情怀构建“五防两保”治理体系,针对石棉县大渡河中游,地处“甘阿凉交汇”地带,全域老工矿区、移民库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地震灾区“五区叠加”,以30户左右为基本单元划分基础网格862个,结合实际大胆使用少数民族担任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成为基层网格治理排头标兵。
(石棉县委宣传部 供稿)
责任编辑:田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