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南康区隆木乡中心小学舒丽芳:华“丽”蜕变 不负“芳”华

发布时间:2022-07-17 09:21:0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她今年只有34岁,却在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最北部的乡小学坚守了整整17年;她凭着毅力将困难一一化解,深受师生和家长爱戴;她用母爱感化“孤儿”那颗孤独的心,被亲切地称为“舒妈妈”;她在为孩子播撒阳光的同时,让偏僻山村的孩子们看到了希望;她用心烹饪准备的每次家宴,不光是给留守教师带来味蕾上的满足,更是让远在他乡的老师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她就是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隆木中心小学副校长舒丽芳,华“丽”蜕变,不负“芳”华的背后,是舒丽芳扎根山乡的坚守,还有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执著……

她务实,让一个山区小学“起死回生”

2020年前,南康区隆木乡忠东小学有师生60多人,却是一个令教师头痛的小学。村民和家长唳气重,隔三岔五来校闹事,轻则损坏学校财物,重则打骂教师,常搅得教师无心从教,学生无法上课。受不良村风影响,学生调皮顽劣,年轻教师“只想逃离”。每年考评,忠东小学各方面总是居于全乡倒数第一。

2020年下学期,身为南康区隆木乡中心小学的副校长舒丽芳临危受命,担任忠东小学校长。

初到忠东小学,舒丽芳所看到的景象,比之前听到的更糟糕。没有教师宿舍,6名女教师分住两间破旧的大教室,还有1名男教师借住在村民家。两条长凳上架上几块木板当床,睡上转身时咯吱响,不小心还会掉下去;教师的“浴室”是从一个长条公共厕所前方隔出的一个狭小空间;教师办公与吃饭在同一个大教室,教师人心涣散,学生无心向学,各种困境摆在她面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舒丽芳不好意思的给在南康区龙回镇办厂的同学陈勇打电话寻求帮忙,这次“化缘”得到了8张床。随后,她作好改造教工宿舍、办公室、浴室的方案,向隆木中心小学校长罗太法汇报,罗太法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上述场所得到及时改造。教师身安了,心也安了。

图为忠东小学的学生们在练劈叉

舒丽芳把尘封的音体美器材拆封归类归位,音体美开足课时,要求教师严格按课标授课。忠东小学活起来了,不太的校园里,孩子们音乐课上童声嘹亮,体育场上生龙活虎,美术课上笔画梦想。

图为舒丽芳在忠东小学家长会上发言

为转变村风,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舒丽芳邀请村书记,隆木派出所民警,学生家长以及在家的所有村民,齐聚忠东小学,召开了忠东小学“史上最隆重”的家长会。

家长会上,家长代表,村书记作支持表态发言,民警给村民普法,舒丽芳则结合村民滋扰学校的具体案例,一一向村民分析了其危害;动以情晓以理,陈述忠东小学对全村村民、家庭的重要性,尊师重教的必要性。数小时的家长会,终于撬动了村民的思想,深刻认识到村小存在的意义。这场家长会化解了多年来对学校形成的积怨与误解,自此,忠东小学没有出现过村民扰校现象。

舒丽芳又发动教师,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昔日陈旧的校园焕发出青春光泽,氤氲着浓厚的,簇新的育人气息。

仅一年时间,忠东小学旧貌焕新颜。弦歌阵阵,书声朗朗,孩子们开心了可爱了,老师们高兴了自信了,忠东小学活了。实干出实效。忠东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飞跃提升,年终考评,不但摔掉了“老倒”的帽子,有些科目成绩进入全乡前三名。

“ 如今,我孩子在学校学得开心,学得很好。是能干的舒校长让我村学校‘起死回生’了,孩子们有希望了!”村民明心理说。

她爱生如子,被亲切地称为“舒妈妈”

2019年下学期,隆木民丰小学唯一的学生“双双”,他父亲去世多年,母亲出走,成了“孤儿”,每天由80多岁的爷爷送校,步行要两个多小时。因路途遥远,经常要十点多才到校,爷爷身体不舒服时,他来不了上课。尽管两位老师有时也帮助接送,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总不是办法。分管教学的舒丽芳获悉这一情况后,向中心小学提出,把“双双”接到中心小学住宿学习。获准后,舒丽芳自愿承担起安排和照顾“双双”生活起居的任务。她把学校一间空寝室清理出来,安排“双双”和他六年级的姐姐露露住入。舒丽芳每天都到寝室,教露露打扫卫生、洗衣袜、照顾弟弟生活;衣袜多而脏时,舒丽芳自己动手洗。为了更好地掌握“双双”姐弟在校的生活情况,舒丽芳安排自己女儿和这对姐弟住。入秋后,女儿常常把姐弟缺衣少袜的事告诉舒丽芳,舒丽芳则为他们一一添制,给女儿买新衣服时,不忘给露露买同款,入冬时,为这对姐妹准备好棉被,俨然把这姐弟俩当成自己的孩子。而“双双”也亲切地称舒丽芳为“舒妈妈”,这份深沉的母爱让“双双”重新燃起对生活学习的热爱。

无独有偶,忠东小学三年级的“奇奇”,父母离异,随父生活。父亲忙于打工,家庭生活无序,对其娇惯,导致“奇奇”一身污垢邋遢,常常无故旷课。舒丽芳得知后,数次家访,数次为“奇奇”购买新衣服,并为他清洗衣物。在舒丽芳的关心下,“奇奇”转变思想,如期返校。“没有舒校长关心,我不知怎么教好他,感谢舒校长”。“奇奇”爸爸质朴的话语,饱含着家长对舒丽芳的一片感激之情。

她准备家宴,让留守教师情感得到慰籍

热情大方,是“家在远方”教师的“亲人”。 给留守教师当亲人的初衷,源于舒丽芳的切身体会。2005年,还是个小姑娘的舒丽芳,师范毕业后,分配在远离家乡的隆木,曾执教于隆木最北端的瑞坑小学,而后又在黄石小学、樟村教学点任教多年,她扎根山乡,嫁在隆木。

舒丽芳清楚地记得,那年只有17岁的她坐在摩托车后座,伴随着尘土的飞扬,越往大山深处,她的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孤校的寂寞将从此陪伴着她。

她对家在远方,周末留守山村孤校的寂寞,深有体会。2011年舒丽芳调入隆木中心小学,从这年起,她就主动关心“家在远方”的同事。周末和节假日,舒丽芳常常“尽地主之宜”,邀请这些“留守教师”到她家过。10多年了,舒丽芳坚守不变,一桌桌丰盛的饭菜,一次次家人般的相聚,让许多家在远方的留守教师“备感家的温暖和温馨”。

图为节假日舒丽芳邀请留守教师在家聚餐

“非常感谢舒校长,她在周末,节假日,给了我们一个‘特别的家’”,来自井冈山市在隆木中心小学已工作3年的女教师黄丽说。这个“特别的家”,不光是让我们得到了味蕾上的满足,更是给远道来山乡的教师们心灵的慰籍,坚定他们在山区安心从教的信心。

她独具慧眼,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2021年4月的一天,瑞坑小学语文教师李佳“荣获赣州市双师课堂一等奖”的消息传来,整个隆木小学师生沸腾了,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获赣州市一等奖,这是多年来隆木小学师生从未敢想的事。然而,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李佳本人体会最深。从乡、片、区、至市级比赛,这一路过关斩将,夺魁凯旋,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这枚来之不易的军功章,首归舒丽芳。

图为隆木瑞坑小学教师李佳参加教学竞赛

是舒丽芳副校长提名她参赛,并一路引领她登上大雅之堂。犹记参加片区比赛前,李佳借班中心小学上课,三堂课,舒丽芳每堂必听、必评、必指导。舒丽芳特别指出,这堂课的核心应给孩子呈现这样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职业无贵贱之分,每项职业都不可或缺,都应受到全社会尊重。

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不正是新时代教师的责职所在吗?正是立意在这种正确的价值观理念上,让李佳脱颖而出,载誉而归。

2022年4月,舒丽芳指导青年教师王菁怡,精心备赛片区小学语文“阅读有我,精彩共享”整本书阅读展示活动,荣获一等奖。

能够指导青年教师参赛获奖,自己首先应是“名师”。虽然舒丽芳自2012年就踏上学校领导岗位,但她坚持长期担任五、六年级语文教学。在一线所练就的扎实功力,让她掌握了教学的“密钥”。

时下,舒丽芳又在倾心指导刘青老师参加片、区教学能手大赛。相信有了舒丽芳这样的“伯乐”,隆木乡小学会跑出更多的“千里马”!

她扎根17年,是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舒丽芳扎根山乡,一晃已整整17年!每一年,隆木乡都有不少教师,调入、调离隆木或考入城区,面对眼前来来去去的一茬茬教师,舒丽芳不为所动。他坚信,自己留下,为山乡孩子播撒阳光,成为“阳光”使者,值!

近年来,舒丽芳被多次被评为“南康区优秀教师”、“南康区优秀教育工作者”,2020年3月,当选为南康区第三届人大代表。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舒丽芳,十七年扎根山乡,用满腔的爱,为山乡孩子播撒阳光。她坚守小学教育事业这颗初心,坚持为山乡孩子播撒阳光的不变信仰,为这句话作了最好的诠释。

“这里有我喜欢的学生,有我的事业和我的家人,17年的守候是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如果可以我愿一直坚守下去,成为山乡孩子的守护。”站在南康区最高峰白鹤岭上,舒丽芳的眼神是那么坚定,那么执着…… (图/文 钟恢平)

责任编辑:田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