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石红霞 报道 通讯员吴丹 王金贵)尽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份荣誉,但吴娉的日常并没有多大变化。
3月2日早上8点,石棉县蟹螺藏族乡,春日暖阳划破薄雾,打在连片的李子花上,给雪白的花朵镀上金边,蟹螺藏族乡副乡长、大湾村第一书记吴娉一天的工作也由此开始。
上任两个月亲如一家人
从7点起床略作收拾再赶到乡政府,差不多刚过8点,“以前一周回去一两次,平时基本上住在乡上,要方便很多。”吴娉说。
处理了将近一个小时工作,吴娉开始挨个给大湾村的杨强、王心华、李福军三个年轻人打电话。
“心焦得很,春节过完了,他们还没有外出务工,其中两人还是脱贫户,这样下去可不行。”工作重心虽已转移到乡上,但在大湾村当了近3年第一书记的吴娉,仍然心系着大湾村。
赶紧收拾完毕,吴娉拿着整理好的25项招工信息,朝着大湾村走去。
“吴书记,新年好呀。听说你去北京了,我们专门守着电视机等着看你,大家都为你高兴。”和往常不同,路过大湾村3组时,村民赵福生笑呵呵地向吴娉祝贺,吴娉也回以温暖的笑容。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了1981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吴娉是其中之一。
在赵福生心中,吴娉实至名归。
大湾村曾是省定贫困村,位于蟹螺藏族乡东北部,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村总人口的49.1%,是典型的传统农耕村落。由于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文化程度低等原因,一度阻碍着该村的发展。脱贫攻坚开展后,大湾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有了改善,该村于2016年实现村退出目标,但发展动力不足、巩固任务繁重,仍一度困扰着大湾村。
“说到做到。吴书记给我们承诺的事情,都会想办法解决,特别是2018年6月,我们村解放沟(小地名)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时,很多人都没想到这个女娃身上能有这么大的能量。”赵福生至今仍记得当时吴娉组织民兵队,帮他把8头猪抬到养殖场避险的场景。
刚接任第一书记,村里就遭遇泥石流,村民们曾以为这个新来的女书记会就此退缩。
“我是大湾村第一书记吴娉,有什么困难和疑问都可以跟我说”“大家现在不要太担心,房屋损毁问题到时候政府会帮大家一起想办法”……
雨势稍缓的受灾现场,吴娉那口普通话是那样独特,又那样让人安心。村民却不知道,当天这位新书记的女儿正在发烧,刚拿到驾照的她为了早点赶到灾害现场,还冒雨摸黑独自开车跑山路进了村,事后她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随后两个月里,大湾村局部多次发生泥石流和洪灾,也恰恰是这段时间,村民把这个天天穿着雨鞋忙前忙后的第一书记,彻底当成自己人。
打下好基础户户有产业
一上午,吴娉的脚步都没停下,送完招工信息,挨个叮嘱到位后,她抓紧时间前往下一户。
11点左右,来到海拔1700米处的一户人家,吴娉关心着脱贫户王保全一家的养猪场修建情况。
“吴书记说,我们要想点办法巩固产业,这样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2020年,通过政府免费发放结合自行购买鸡苗的方式,王保全养了300多只鸡,但由于缺乏管理技术,损失了一些鸡,不赚反亏,不过这并没有打击他的发展信心。
今年,王保全看好生猪市场行情,吴娉也认可,尽力帮助他建起了一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
“现在,不仅能靠着养殖业、种植业增加收入,连我和老伴儿生病都能通过新农合报销一大部分,而且吴书记还忙前忙后帮我们跑手续、报销。”言语中,王保全满是感激。
因户施策,才能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第一书记吴娉以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困难群众的发展动力越来越足。
午饭,是在乡政府吃的。饭桌上,吴娉一边吃饭一边与村干部们讨论,话题围绕大湾村清脆李产业怎样才能更好更快走上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进行。
大湾村党总支书记王福华认为,该村的重建工作已于2020年基本完成,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可以在疫情结束后,多开展一些会节活动。
在王福华和其他乡干部看来,大湾村越变越好离不开吴娉的忙前忙后。
作为县财政局下来的干部,吴娉发挥工作优势,多方争取项目,最终将基础设施类项目资金578万元精准投入村内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累计整理恢复泥石流冲毁土地50余亩、机耕道6公里、文化广场667平方米,解决全村72户190余人饮水难问题。
“2016年‘村摘帽’的时候,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2018年发生泥石流后,吴娉抓住灾后重建机会,帮村上补齐了水电路网等基础建设短板。”王福华说。
“基础作支撑,产业打头阵”,在吴娉的努力下,62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位,大湾村因此得以发展清脆李660余亩、八月瓜350余亩、高山蔬菜200余亩,实现户户有产业。吴娉还在村里创新建立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帮助有条件的农户申报家庭农场,在村内引导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辐射带动25户脱贫户增收。
“事无巨细,皆以群众为本。”大湾村支委委员聂贵兵这样理解群众信服吴书记的原因。
“村民们不管大事小事都找她,核桃、清脆李上市要请她帮忙找销路,平时要办手续什么的也会找她帮忙……”
“群众事无小事,在扶贫工作中,要秉持一颗真心,回应乡亲们最真切的希望。你用心帮他们办好的每一件小事,他们都会记在心里。”吴娉说,能给大山里的村民带来变化,苦点累点都值得。
晚上10点左右,吴娉整理好一天的事情,查漏补缺,又习惯性写起了扶贫工作日记:“脱贫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大湾村要继续做好‘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党建’几篇大文章,努力建成城里人向往的后花园……”
采访后记:
字里行间尽温暖
再次见到吴娉,依然是记忆中的干练、精神,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她的影响下,当地村民习惯将方言、藏语、普通话交替使用。
翻开吴娉2018年的扶贫工作日记,里面记录着她初任第一书记时的期许与心路历程。
“6月4日,大湾村第一书记轮换工作。要尽快熟悉掌握村情,详细掌握每户脱贫户的情况,加强村上的长远规划……”
“6月26日,凌晨5点20分,接到乡政府办公室电话通知,大湾村发生了泥石流……慌张中,自己开车飞奔大湾村,一路上乱石掉落,但顾不了那么多。来到大湾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洪泥石流侵蚀后的惨状……还没等我和老百姓熟悉,肩上的任务更重了。”
“7月7日,今天是周末,最近连续作战真的有点疲倦,但是闲下来心里却空落落的,总想着大湾村的重建,到底该如何定位?如何重建?如何规划?定位没找准,还真对不起大湾村的村民啊。”
……
字里行间,既有普通人面对突发状况的不安和担忧,也真实体现了一线扶贫干部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拼劲闯劲。
事实证明,在这场接续努力的“战斗”中,雅安更多的“大湾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基础设施在变、生活方式在变、生产方式在变,村民的精气神也在变……
责任编辑:申草泥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