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第三届“城市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锦溪村“城乡共融·锦溪振兴”香榧节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鄞州校区举行。会议以“数智赋能开放型经济新突破,城乡协同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为主题,聚焦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路径,共同探讨数智化背景下城乡协同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活动在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由宁波市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宁波市人力资源发展服务中心、宁波乡村振兴学院联合主办,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奉化区溪口镇锦溪村共同承办,并得到宁波市和美农村与乡村振兴研究创新联盟、宁波市乡村振兴共富联盟的协办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教授陈剑平,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执行院长李加林出席并作主旨报告。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国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管理处处长张英、宁波市人力资源发展服务中心单联军、奉化区溪口镇锦溪村党总支书记毛金君等嘉宾,以及乡村振兴联盟成员、师生代表230余人参加活动。开幕式由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沈萍主持。
周国明在欢迎辞中介绍了学校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和产业服务方面的实践成果,并分享了对城乡协同发展的思考。张英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主办单位在乡村振兴研究与服务中的积极探索,强调社科研究应扎根实践,“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陈剑平院士以《大学小镇:如何把“老天爷经济”和“老祖宗经济”变成“老百姓经济”》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从一个乡村留守儿童的现实故事切入,深刻阐述了乡村振兴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方面的重大意义。在报告中,他系统分析了乡村的基本功能与乡村振兴的系统工程,从乡村产业、居民生活、生态文化等多维度出发,全面阐述了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结合“大学小镇”模式在宁波东吴镇的实践案例,陈剑平指出,该模式将高校的研究成果与城乡结合部的实际场景相结合,开展综合性探索,为浙江省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板。他强调,高校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主动成为城乡融合的推动者,推动城市文明、科技成果、教育资源和高层次人才向乡村下沉,切实转化为服务乡村发展、提升民生福祉的有力支撑。
李加林教授以《咨政建言驱动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系统阐述了政策建议的撰写要点和转化路径,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
作为本次活动亮点,第二届锦溪村香榧节同步开展,成为“城乡共融”的生动展示。锦溪村党总支书记毛金君与宁波城市职院商学院副教授刘毅共同分享了香榧产业背后的共富故事。自2007年起,该校连续18年派驻科技特派员驻村帮扶,通过技术攻坚与品牌打造,助力香榧产业实现从“交通末梢”到“产业高地”的跨越式发展。
研讨会还发布了《第三届“城市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并对获奖论文作者进行表彰。一等奖获得者陈波就“乡村振兴主体的嵌入困境与路径优化”进行交流发言,提出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实践建议。(通讯员 苏晨 袁莹莹)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