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走出,团队成员的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技术要点。7月31日至8月2日,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国际信息软件学院“OSCAR智能编译系统”暑期实践队前往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围绕国产芯片自主创新与智能编译技术融合开展调研交流。短短几天的行程,像一把钥匙,为大家打开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报国”的联通之门,大家在触摸核心技术的脉动中,不仅学到了真本领,更读懂了“科研要为国家做实事”的深刻内涵。
一、走进核心基地,感受“申威”力量
在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技术专家带领下,团队深入调研了“申威”作为我国自主计算技术“六大核心路线”之一的发展历程与战略意义。“申威”技术体系自2000年代初起步,历经二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已构建起从底层指令集架构(ISA)到完整软件生态的自主可控技术链条。核心创新成果——SW-64全自主指令集架构,从源头保障了我国在处理器架构领域的技术安全与产业自主。
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展厅电脑桌面上的“申之以誓 威加海内”文字
在展厅中,结构图谱、芯片模型、开发平台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了“申威”技术的演进脉络。团队成员边参观边记录,深入了解我国在处理器设计、自主指令集建设及生态配套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当技术专家演示SW-64指令集如何实现自主突破时,团队成员们感叹道:“这些在校园里学到的指令集原理,变成了能服务国家的‘硬家伙’。”原来,课本上的代码和公式,从来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能变成守护国家安全的“盾牌”、推动产业升级的“引擎”。
实践队成员参观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展厅
二、产业前沿对话,共探智能编译未来
第二天的技术研讨会,更是一场以“实战”为核心的练兵过程。团队带着“挑战杯・揭榜挂帅”项目中的难点而来,从“二进制翻译的兼容性”到“跨平台迁移的效率损耗”等展开疑问。“申威”技术人员则具体进行了指导,并用他们的研发案例进行启发。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路与方法,让大家茅塞顿开。
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与实践队就智能编译技术进行深入讨论
交流过程中,双方还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方向。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回顾了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其在编译系统、嵌入式平台支持、自动化工具链等方面的技术布局和代表性成果。实践队的指导老师江贺教授、任志磊教授则分享了团队在编译系统与操作系统领域的研究基础与产业化经验。OSCAR长期聚焦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链中的编译器故障诊断与测试,构建了系统的工业软件测试理论,研究成果广泛落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侦察、能源电力等重大领域。通过面对面的深入沟通,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也为今后在高性能计算、系统软件研发等方向的深层次协同探索创造了有利条件。
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与实践队合影
三、实践成果初显,专业赋能产业
线下实践结束后,实践队继续投入研发,致力于打造一套基于国产处理器的智能编译优化系统,为推动国产软硬件的协同发展贡献力量。在软件编译优化方面,实践队针对“如何搜寻优化选项的最优组合”的难题,提出了适用于离散问题的智能群体优化方法,有效提升了软件在国产芯片上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在智能系统构建方面,实践队搭建了一个完备可靠的数据库系统,并引入了可以迅速处理大量信息的高效算法。每一行代码都饱含责任,每一次调试都向着“国家需要”。未来,实践队成员将持续优化系统,力争突破。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以实地调研为课堂,以产业一线为教材,让实践队成员在国产芯片与智能编译技术领域收获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更在心中铸牢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念。未来,实践队成员将带着在无锡收获的感悟,在智能编译技术的道路上深耕细作,努力成为能扛得起科技报国大旗的青年一代。(高语桐、张鹤鸣)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