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夕阳斜照在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的足球场上,军训口号声此起彼伏。就在一片迷彩阵列不远处的“勤务连”帐篷下,该校2025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李楚月正小心地捻着浅绿色的缝衣线,低头专注地为一件撕裂的军训服缝合袖口。
图为李楚月在缝补衣服
她的动作细致而平稳,指尖每一次推针、引线,都仿佛在为这个迷彩九月悄悄织入更多温度。“这件袖口扯得有些厉害,得从内衬固定一下才结实。”她轻声说道,“这是我今天缝补的第三件衣物了,虽然我因为术后禁忌运动不能参加军事训练,但能作为勤务连的一员,帮大家缝好衣服,我也好像陪在新同学身边,和他们一起参加军训。”
在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像李楚月这样因身体等原因未能参训的同学并不只她一人。据该校团委副书记赵艺然介绍,学校每年都将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军事训练的新生组织在一起成立“勤务连”,再根据不同的特长开展后勤保障类的工作,主要进行军训衣物缝补、巡林巡河、校园清洁、军训纪实绘画等多元服务内容。
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勤务连队员在校内捡拾垃圾
“我们希望这些孩子虽不能上场训练,却依然能体会军训的庄严与温暖,在奉献中书写自己的迷彩记忆。”赵艺然介绍,每天清晨,队员们分组开展巡河捡拾、环保宣传;下午则分为缝补组、绘画组、手册抄写组等,在固定服务点持续响应同学们的需求。
在这些队员的手中,破损的衣扣被重新钉牢,散开的线头被逐一收拢,训练场边的空瓶纸屑被及时清理,就连那些挥汗如雨、歌声嘹亮的瞬间,也被绘画组的同学用画笔悄然定格。
图为勤务连队员在执勤点速写军训实况
“这些画不只是记录,更是我们与军训之间的情感纽带。”贵州黔南科技学院2025级视觉传达专业专业学生吴毅说,在蓬勃激昂的军训节奏之外,他和“勤务连”的同学们正以默默无闻却又不可或缺的方式,陪伴这个迷彩九月,传递着另一种温暖而坚韧的青春力量。(通讯员程丹、付璐)
图为吴毅在进行绘画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