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东山区的青山绿水间,坐落着一个充满古韵的村落——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这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从省级贫困村的名单里挣扎而出,到如今挂着“金牌旅游村”的烫金招牌,这场美丽蝶变,恰似村口那棵四百年的古樟树,在老根上抽出新枝,为闽东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属于小梨洋的注脚。
文化筑基与生态优化——乡村振兴的双轮驱动
作为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的出生地,小梨洋村坚持以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戍台名将的精神内涵,依托甘国宝故居建成甘国宝廉政教育馆、文化主题公园等,将历史名人效应转化为文旅品牌。同时,村党支部以“村中景、景中村”为理念,实施“一清二拆三改造”工程:修整道路、整治河道,建成甘国宝文化公园,使村庄焕发新生。
通过将生态优势与文化资源相结合,小梨洋村形成了“武术进村居、进校园”的特色活动,虎尊拳和梅花棍等武术的传承,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正是这样的“软硬兼施”,不仅让小梨洋村成功申报国家森林乡村、高级版“绿盈乡村”等荣誉,更推动其成为宁德市金牌旅游村。
联农带农机制——共同富裕的核心引擎
“以前种地靠天收,现在土地成了‘活存折’!”一位村民晃着手中的股权证笑道。小梨洋村创新推行“村经济合作社+”模式,通过集体经济入股和村民参与,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依托人才“引育聚”工程,采用“人才+旅游+项目”策略,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村合作社通过引进祥安旅游、缦荷文旅集团等市场主体,共同开发农文旅融合项目,将流转农田建成楠山农场,新增亲子游玩、露营、自助采摘等业态,满足“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需求。截至目前,村内建有2个大型停车场和3个临时停车场(车容量200辆)、餐饮设施(可接待500人次用餐)和民宿(60个床位),年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
2024年启动的“电商裕农”项目更是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在现任乡村职业经理人周思扬的带领下,联合2名返乡青年组建电商小组,系统化培训帮助3户村民掌握仓鼠养殖技术,再通过小红书账号线上营销,户均月增收约800元。同时,组织10余名老人制作扭扭棒花艺,月均增收300元。实现了“联农带农、带强带富”的实效。
专业人才引领——乡村“CEO”点燃古村烟火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2025年4月,通过宁德市乡村职业经理人试点招聘程序,周思扬正式受聘为小梨洋村乡村职业经理人。小梨洋村坚持“职业经理人+村民协作”模式,既激活管理创新动能,又带动村民提升技能、增加收入。而小梨洋村规划建设的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和甘国宝闽台武术文化体验基地,也进一步助力其打造“游古村落、感国宝文化、历农家生活”的多功能美丽乡村。如今的小梨洋村,古樟树依旧,但树下的谈资早已从“谁家娶媳妇”变成了“如何接单子”。
从“捧着金碗讨饭”到“点绿成金”,小梨洋村的振兴密码就藏在这三个“金钥匙”里,这个古村落正用自己破茧成蝶的故事,为闽东大地书写着新时代的山村致富经。(通讯员郑翌尧)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