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连片的稻田上空,几架无人机平稳飞行、精准喷洒,勾勒出一幅科技与农业交织的现代农耕图景。8月28日至9月2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净土守粮安”实践团走进这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用无人机操作培训,让“飞防”技术真正“飞”入农户手中。
田间课堂:从“不敢碰”到“我能飞”
“左边摇杆管高度和转向,右边控制前后左右,就跟开拖拉机一个道理!”实践团技术员段星辰手持遥控器演示时,还用当地方言同步讲解。三十多位农户围拢过来,专注盯着屏幕上无人机实时回传的画面,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针对农户普遍关心的载重能力、作物参数设置、复杂地形作业等实际问题,队员们采用“原理讲解+实物拆解”的方式逐一答疑。随后,农户被分成小组,在大学生指导下开展模拟飞行与真机实操。58岁的农户周金贵在队员帮助下成功完成10米悬停,他擦了擦汗,笑得合不拢嘴:“这高科技,站着就能把药打了!”
科技落地:效率与环保的双重提升
“以前自己背药箱,一天最多喷十亩,还弄得浑身药味。用无人机半天就能喷几十亩,省药、省力还均匀!”农户王华民完成模拟作业后兴奋分享。现场实测显示,无人机喷洒雾化均匀度高达92%,药物可精准抵达作物根部,较人工作业省药30%以上。
实践团还进行了植保演示:无人机在稻田上空灵活穿梭,雾滴细密均匀,引得不少农户举起手机记录。一位大姐边拍边感慨:“原来种地也能这么‘潮’!”
长效帮扶:“口袋书”+“结对子”让技术扎根
指导老师周霞介绍,本次培训瞄准农村老年农户多、新技术接受速度慢的特点,创新采用“理论+模拟+实操”三段教学法,还配套开发了图文并茂的《农用无人机操作口袋手册》,以漫画形式分解复杂操作。更值得期待的是,团队将建立“1名大学生+10户农户”帮扶机制,通过线上答疑和月度回访提供长期技术支持。
张甸镇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孙晓梅表示,此类培训有效弥补了农村“飞防”技术推广的短板,为小农户接入现代农业搭建了重要桥梁。
从“人背药箱”到“无人机飞防”,从“经验种植”到“精准作业”,这场田间科技培训不仅让农户掌握了新技能,更让我们看到:科技赋能农业,不是冷硬的技术叠加,而是有温度、可触摸的生产变革。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学子们,正用专业与热情,让智慧农业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净土守粮安”实践团)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