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

青春解码非遗基因:“淮水传薪”社会实践团双线推进文化传承调研

发布时间:2025-09-08 16:45:3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淮水传薪社会实践团在淮安启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宣讲活动,同步开展乡俗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社会调研,标志着该团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进入信息整合与传播关键阶段。

当精妙绝伦的淮扬菜模型在多媒体课件中旋转,当长荣剧院演员勾画脸谱的影像投射在校园礼堂,当淮剧悠扬的唱段伴着讲解回荡在课堂……这场沉浸式非遗课堂,正是团队校园宣讲活动的生动缩影。

实践团成员利用前期调研积累的淮扬菜博物馆食材模型、长荣京剧院脸谱创作、戏曲博物馆戏服等影像素材,通过多媒体讲解和短视频展示,为数百名中学生立体呈现了淮安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宣讲内容紧扣实地探访成果,团员们通过淮扬菜博物馆见闻阐释了“就地取材、精工细作、天人合一”的饮食哲学,结合长荣京剧院调研展示传统京剧的现代创新实践,借助戏曲博物馆展品影像讲述王瑶卿、周信芳等艺术大师的传奇故事,生动呈现淮剧、淮海戏等本土艺术魅力。

"我们不仅展示'过去',更想让同学们看到非遗项目如何在政策支持、科技赋能、业态创新下焕发新生。"主讲团员表示,团队希望通过青年视角点燃同龄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自豪。宣讲现场互动热烈,有效激发了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兴趣。

校园宣讲同期,另一支调研分队深入淮安社区街头、文化广场等地,通过300份结构化问卷和20人次深度访谈,系统收集公众对乡俗文化保护现状及乡村旅游应用效果的认知与建议。

调研内容涵盖非遗认知度(含蛋雕、十番锣鼓等项目)、非遗旅游融合体验、文化消费偏好(含手作体验、主题餐饮、戏曲表演等)及政府保护举措感知等多个维度。团队在记录标准化问卷数据的同时,注重开展开放式交流,捕捉公众对非遗保护的鲜活意见与创新思路。

该项目严格遵循“前期准备、实地调研、宣传推广、发展路径探索”科学实施方案,本次宣讲调研活动是连接非遗探访与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既检验传播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也践行了“用年轻视角记录传统技艺当代蜕变”的实践承诺。

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持续深化"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实践,通过青年一代的文化传播与调研实践,让古老薪火在当代社会找到新的燃烧点。(孟凡扬、潘小月、吴铮)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