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轻拂瑶乡,鼓点唤醒乡愁。9月2日晚,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中国爱情小镇广场上灯火通明,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学习活动在此温情上演。来自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舞蹈表演 2201 班的李婕彧、刘锦、杨睿琦三名同学,在伍彦谚教师的带领下,专程向瑶族非遗传承人盘山福老师拜师学艺,沉浸式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瑶族长鼓舞的独特魅力,共同学习《五福临门》经典鼓舞套路。
图为9月2日中南大学“瑶鼓健行”舞蹈传承创新实践团团队合照 李婕彧供图
活动现场,盘山福老师身着传统瑶族服饰,手持长鼓,先向同学们生动讲解了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瑶族长鼓舞不仅是舞蹈,更是我们瑶族人民还愿、祭祀的重要载体,《五福临门》套路里的每一个动作,都藏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盘老师一边说,一边示范起 “绑腿”“金鸡独立”“金鸡射箭”“金鸡展翅” 等核心动作。他的动作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鼓点节奏明快,每一次长鼓落下,都仿佛在诉说着瑶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故事。
图为9月2日中南大学“瑶鼓健行”舞蹈传承创新实践团向非遗传承人盘山福老师学习瑶族长鼓舞 李婕彧供图
三名同学带着对非遗文化的好奇与敬畏,认真模仿学习。尽管初次接触瑶族长鼓舞,动作略显生涩,但同学们热情高涨,反复练习,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丝毫没有减退学习的劲头,广场上的鼓点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成为夜晚最动人的旋律。
活动期间,同学们还专门采访了当地负责组织此次活动的政府负责人。负责人介绍,江华瑶族自治县作为瑶族长鼓舞的重要传承地,一直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此次邀请中南大学学子前来学习体验,正是希望通过 “校地联动” 的方式,让年轻一代更深入地了解瑶族长鼓舞,同时也为非遗文化注入青春活力。“我们不仅要守住非遗的‘根’与‘魂’,更要探索它的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让瑶族长鼓舞走出瑶寨、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负责人的话语中,满是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期待。
图为9月2日团队队员采访活动负责人 李婕彧供图
此次暑期 “三下乡” 瑶族长鼓舞学习体验活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婕彧同学表示:“以前只在课堂上了解过非遗文化,这次亲身学习瑶族长鼓舞,才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每一个动作都有故事,每一次击鼓都有情感,这不仅是一次舞蹈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礼。” 刘锦同学也感慨道:“通过学习,我不仅提升了舞蹈表现力,更明白了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未来我也想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瑶族长鼓舞。”杨睿琦同学分享到:“非常幸运能跟盘山福老师学习长鼓舞的每一招每一式。我们不仅是在学动作,更是在触摸瑶族文化活的历史。老师手把手教导时,我真切感受到了传承的温度——用专业记录和演绎这门艺术,让它被更多人喜爱,是件美好而重要的事。”
据了解,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一直致力于将专业学习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此次组织学子参与瑶族长鼓舞学习体验活动,既是 “三下乡” 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学院推动 “美育 + 非遗” 融合的生动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提升了专业素养,更增强了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而对于江华瑶族自治县而言,此次活动为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新平台,既促进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也为全民健身事业注入了新动力,更推动了校地在文化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后续非遗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讯员 李婕彧 杨睿琦)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