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文化

西北大学秦巴物语金州拾珍宣讲团实践周报:三维解码秦巴文脉 青春铸魂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9-03 16:31:2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8月17日至23日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巴物语金州拾珍宣讲团赴陕西省安康市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六名成员在安康展开实地探访与调研,并在安康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公益课程。团队于8月17日顺利抵达目的地,与当地校方完成对接,实地勘察教学环境并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当日下午召开首次工作会议,明确成员分工:段怡璇负责从牛蹄岭的烽火中带孩子们感受先烈们用生命铸就的信仰,思考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这份红色基因;何怡然负责以女娲银茶具和“三沈”纪念馆中介绍家乡文脉,增强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郑思汭负责讲述红军药箱故事,展现无私奉献与“为人民服务”精神;孙新以白河县凤堰梯田的建造和石泉县华细蚕种的培育为例,向低龄小学生讲述勤劳、智慧和坚持的力量;郭佳蕾引导学生了解秦岭羚牛、化龙山珍稀植物及紫阳富硒茶的生态意义,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张典负责记录和系列宣讲视频录影工作。

微信图片_20250903120114.jpg

图为实践队员与公益课程学生合照

8月17日,团队联合当地社区书记、村委会书记以及家长与学生代表共同召开座谈会,围绕即将开展的科普课程支教计划进行了深入交流。会上,团队详细介绍了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并重点听取了社区对传播家乡文化的具体需求。

8月17日至8月19日教学工作全面展开。

微信图片_20250903120118.jpg

图为实践队员与公益课程学生合照

8月18日宣讲团赴安康博物馆名称,团队成员带着明确的目标,重点参观了博物馆的“安康历史文明展”、“陕南民俗展”及“龙舟文化展”等特色展厅。通过认真观摩馆内珍贵的文物藏品、详实的图文资料以及生动的场景复原,团队成员系统性地梳理了安康地区从古至今的历史脉络、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微信图片_20250903120406(1).jpg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博物馆

8月19日现场拍摄制作了一系列视频思政课,实现了社会实践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同学们结合思政课程内容和乡村振兴主题,通过现场录制、实地讲解等形式,将静态的馆藏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思政教学素材,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精神。

此次制作的视频思政课聚焦“红色记忆”“家风传承”“三线建设”“自然生态”主题,借助博物馆实景和实物资源,以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方式传递价值理念,旨在增强思政教育的直观性和实效性,也为当地文化宣传和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作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博物馆思政课录制是推动实践育人、拓展思政教育形式的创新尝试。团队未来将继续深化与地方文化机构的合作,开发更多优质移动思政教学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和青年思想引领。(秦巴物语金州拾珍宣讲团)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