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基层党建材料写作的范式革命与实务“解码”——评《基层党建材料五角形结构化写作》的创新贡献

发布时间:2025-09-03 16:11:3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党建材料写作承担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是基层党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写出优秀的党建材料是令许多党务工作者困惑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大命题,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教育体系、监管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成为应有之义。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背景下,党建工作材料写作早已超越“文字功夫”的浅层表象,成为组织效能提升、工作能力外显和治理智慧沉淀的重要渠道与载体呈现。毛勤勇等所著的《基层党建材料五角形结构化写作》一书,聚焦基层党建材料写作中的难题,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提出了基层党建材料写作的范式革命,实现了学与术的深度融合、道与器的辩证统一、知与行的有机转化。这部著作不仅填补了党建写作学的理论空白,更以结构化思维重构了基层党建材料的认知框架,堪称新时代党建实务研究的创新之作。

一、理论解码:从经验总结到理论体系的建构

《基层党建材料五角形结构化写作》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突破传统党建写作和工作材料研究的经验主义桎梏。作者从道、法、术、句、体、器、题等方面,创造性提出“点线面体锥”五位一体的五角形结构化写作理论,将党建材料写作从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为系统化科学体系。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前四个章节从道、法、术、句四个方面,对基层党建结构化写作,从党建材料的写作之道到点线面体锥框架式写作方式,从宏观的材料结构到微观的句子排列标题制作,作出了全面细致的阐述。后三个章节则摘取了八种基本问题,收集了十类精彩标题,对好材料进行揣摩学习构建起自己专属的信息库和知识库。党建材料写作要遵循结构化写作规律,本书中对结构化写作下了定义,即运用点线面体锥的框架式思维方式,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构建清晰有序的信息系统。“点”是统帅材料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可以说一篇文章质量如何取决于作者对材料中“点”的认识深度;“线”则是围绕“点”的主题,按照谁在什么场合做了什么事,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会怎样做这件事的逻辑,思考整个文章的结构布局;“面”沿着“线”的思考对信息进行分类总结,按照某种纬度对“点”进行分割,将所有材料进行归类合并,使得文章的每一面都有相关材料支撑;“体”将各个“面”按照重要程度、时间顺序、空间分布等排序,形成材料文章的结构;“锥”是最后一步,在材料文章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对标题进行润色,正所谓好的标题更容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总体来看,《基层党建材料五角形结构化写作》一书以结构化写作为中心,为构建基层党建材料体系提供写作新视角和新架构,涵盖党建材料写给谁看、党建材料写些什么和如何写好党建材料三大版块,深度剖析各类基层党建材料实例,为书写优秀的基层党建材料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二、方法解码:从工具理性到道器相合的融通

梁衡基于平时写作中对形、事、情、理的观察提炼,提出“形、事、情、理、典”的“文章五诀”。欧阳辉结合读《毛泽东选集》的感受,在《向毛泽东学习写文章》中将毛泽东的话语特色概括为 “问、新、辩、活、理”的“特色五诀”。问,即解决真问题;新,提出新思想;辩,运用辩证法;活,提倡活文风;理,追求真理性。这些论述,都为如何写好文章做好材料提供参考借鉴。《基层党建材料五角形结构化写作》作者总结提炼党建材料经验心得,提出党建材料写作要做到“范、魂、骨、气、味”,这与上文所言的“文章五诀”和“特色五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范,即材料的政治规范性,严格遵守党章党规等政策法规。魂,即材料的政治性,必须突出政治统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骨,即材料的思想理论性,把握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提炼新经验新做法,形成规律性认识。气,即材料中所贯穿的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以透彻分析、严谨逻辑、平实语言和求真向善的价值取向,表现出鲜明的理性说服力、价值影响力和语言感召力。味,即材料独特的语言风格,体现政治站位高、大局观念强、宏观视野宽的特点。这些概括和总结为基层党建材料写作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行动口诀。与此同时,著作提出“四阶转化法”,即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治理话语、将政策要求转化为行动方案、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实践案例、将政治原则转化为情感认同,为破解党建材料“语言悬浮”问题提供了现实路径。作者提出“5W思维拓展法”,提问开路“五条线”构成了阐述主题的五条思考路径,成为主导材料的底层逻辑,解决写作思路枯竭问题;金字塔原理“四基本原则”提纯分组,“四分法”把同类归进来破解材料结构混乱困境,“提神找魂术”提升标题设计精准度,提梁立柱“三维度”把结构搭起来,将大大提升党建材料写作效率。另外,作者将鱼骨图分析法创造性改造为“党建材料问题诊断图”,通过鱼头句、鱼骨句、鱼尾句形成一个完整段落,通过“问题树—对策树—成效树”的递进式写作结构,将党的政治优势与业务发展编织成相互支撑的文本逻辑。这些写作方法创新与规律总结,既体现了对基层党建材料撰写工作的工具理性把握,又彰显了“形上之道”与“形下之器”的辩证统一。

三、话语解码:从工作话语向学术话语叙事的转化

梁启超曾对学术之道进行阐述:“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取观察事物获得真理,谓之学;观察事物获得之真理致诸用者,谓之术。”观察事物获得真理性认识,运用真理性认识来进一步应用实践。《基层党建材料五角形结构化写作》著作内容既非空洞的理论演绎,亦非简单的案例汇编,而是通过建构“结构化写作”分析框架,构建起具有解释力和指导性的工作话语体系与知识体系。作者通过丰富的党务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通过丰富充沛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运用多学科方法,突破传统党建研究的叙事框架,结合工作体悟,将组织行为学、政治传播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工具引入研究视野。在方法论层面,著作构建起基层党建材料“道法术”之叙事体系,法论部分阐述结构化写作的基本内涵与理论依据,强调写作即思考、思考即提问、思考即概括。术论部分运用“提神找魂定主题、提问开路拓思考、提纯分组归并类、提梁立柱搭结构、提亮上妆做标题”的结构化思考路径。同时,通过赏析领导讲话、汇报发言、调研报告、经验总结、工作案例、述职报告、党课讲稿、党建信息等常见材料文体,进行示范解读与理论分析。这些内涵阐释构成党建材料写作的价值坐标系和行动实施步骤,为破除形式主义的“空话套话”提供了参考借鉴。可见,这种真理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学术话语叙事架构,揭示出基层党建材料作为政治势能传导载体的本质属性,既承接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又植根于中国基层治理的实践智慧中。

四、实践解码:从实务工作到治理效能的跃迁

《基层党建材料五角形结构化写作》著作突破性地提出并践行“写作即治理”的核心理念,将理论创新、党建工作与文案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将党建材料撰写过程视为治理能力的具象化呈现。通过“读、访、寻、分”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构建政策语料库、实践案例库、范文材料库、表达方式库等“十库联动机制”,形成“理论输入—实践转化—效能输出”的材料写作闭环,成为指引工作实践、提升工作效能的实践理路。在写作过程转化为治理能力的锻造过程中,党建工作者便成为学懂弄通政治势能与治理动能转化的关键节点。党建工作通过基层党建材料提升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不断推动内外化统一与螺旋式上升,服务于党建治理效能,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解决好“六个如何始终”的大党独有难题,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当我们在字里行间见证党建写作从“经验手艺”向“治理科学”的跃迁,便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内在机理和制度优势。

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今天,《基层党建材料五角形结构化写作》不仅为基层党务工作者点亮了材料写作的指路明灯,更为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了新参考。该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党建材料写作的方法论工具,更重要的是构建了理解基层党建治理的政治社会学分析框架。该书既是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案头指南,更是解码“中国之治”的学术密钥。可以说,这部著作的价值已超越单纯写作指南的范畴,既是将治理智慧转化为方法论的宝典,也是新时代党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这或许正是该著作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启示:真正的学术写作与理论创新,永远植根于火热实践和家国情怀,服务于伟大征程!

(侯 勇 杨钰霄 江南大学马克思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南大学马克思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