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岁月如梭,但民族记忆深处,那场壮烈抗战的烽火,从未熄灭。在民族存亡的悬崖边,四万万同胞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而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则是支撑这条长城的地下脊梁,沉默地承载抗战的生命线,托举起民族不屈的抗争意志。
“烽火铁道——抗战时期的中国铁路”专题展近日在北京启幕。350余张珍贵老照片、100多件沧桑老物件,不仅记录下中国铁路在抗战中的战略价值和历史贡献,更见证了一个民族从生死存亡走向伟大胜利的非凡历程,再加上今年9月3日大阅兵,那是14年抗战血泪换来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被欺负到站起来的转折点。
在抗日烽火中,六大铁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烽火中希望的“钢铁血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揭开全民族抗战序幕,纵贯南北的津浦铁路,瞬间成为敌我必争的战略要冲。铁路员工们以英勇抗战的精神,冒着轰炸抢修线路,“闷罐车”则成为运送士兵奔赴前线的无声冲锋号。在敌人炮火下,平汉、粤汉等干线上的铁路工人,一次次闯过封锁,送去弹药、粮食与援兵。
在抗日战争期间,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把铁道线变成了抗击日寇的最前线,并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火车就开到哪里。在东北的林海雪原,一支支铁道游击队如钢钉楔入敌后,使得日寇精心构筑的“钢铁封锁线”千疮百孔。在祖国的南方,为打通国际援华通道,铁路工人在面对悬崖瘴疠量,许下“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悲壮誓言,许多工人永远倒在了这条动脉血线,而铁轨之下,镌刻无数纵横不屈的战痕!
抗战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生死关头爆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这份精神贯穿当年的铁路奇迹,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的勇气,许下战场上一寸铁轨一寸血的无声誓言,在战略大后方用生命铺就的“抗战输血管”,铁路线上流淌的,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权、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80年后的今天,铁道精神的火炬仍在传递,尤其在这片由血汗铺就的钢铁脉络,无论高原冻土、还是雪域边陲,新时代铁路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保卫路权”的斗争,到“自主创新”的豪情,中国铁路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今天的复兴号动车组不断升级,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完全体现出民族追赶与速度的超越,这是抗战精神的当代回响;如今守桥护路的工人,于荒漠戈壁、深山小站默默坚守数十载,确保钢铁大动脉的永恒搏动,这正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平凡伟力。铁路,这一抗战烽烟中的生命线,如今在和平年代,已成为民族复兴征程上的高速引擎。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是一堂穿透时空的集体历史课,也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份精神,如今体现在面对外部遏制打压时挺直的腰杆,在攻克核心技术难题时的艰辛,从被“卡脖子”到领跑全球,铁路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映射着民族自信的觉醒,在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时的众志成城。
抗战胜利的丰碑,铭刻着过去的牺牲,也标记通向未来的精神坐标。今日之中国,复兴伟业前景壮阔,挑战亦前所未有。作为一名铁路工人,唯有赓续烽火硝烟的铁血浩气,笔者将继续秉承“责任如山、使命必达”的信念,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追求卓越的目标。只有立足本职、实干报国的具体行动,才能让伟大抗战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焕发新生。
让铁轨上曾轰鸣的抗战号角,化为新时代奋斗者的进行曲,在每一个坚守的岗位生根,在每一滴辛勤的汗水里发芽,绽放照亮民族锦绣前程的时代繁花,这条万里钢铁长龙,既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未来的开拓者。(黄金水)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