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鄢陵县科技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成为公众科普“打卡”热地

发布时间:2025-09-02 15:46:4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盛夏悠长,科普沁心。今年暑期,河南省鄢陵县科技馆作为许昌市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围绕“科技有‘趣’处,清凉一‘夏’学”的主题,坚持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服务社会公众为宗旨,系统谋划、精心组织,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科普教育活动。在为期两个月的暑期档期中,累计接待游客超24000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1000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活动成效显著,社会反响热烈,成为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暑期学习娱乐、避暑探知的理想场所,为本地科普教育事业注入了崭新活力。

为最大化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科普需求,鄢陵县科技馆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了“展教并重、虚实结合、动静相宜”的活动体系。在科技展示表演板块,舞剑机器人以精准流畅的动作和刚柔并济的演绎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展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四足机器狗作为馆内“科技明星”,不仅能够完成行走、奔跑、跳跃等基本动作,还可进行后空翻、握手互动等高难度表演,其稳定性和智能性令现场惊叹不断,生动呈现了机器人技术的前沿进展;无人机编队飞行演示让游客直观了解飞行控制原理及航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激发了不少青少年对航空航天的浓厚兴趣。

在动手实践类活动中,馆方注重科技知识、文化传承与创造能力的协同培养。“拼装云梯消防车”活动通过模型拆解与组装,深入浅出地讲解机械传动与工程结构知识,培养孩子们的观察与逻辑思维能力;“昆虫造型手提包制作”则融合自然美学与手工创作,提升了低碳环保与资源再利用的意识。此外,馆方特别策划了“非遗漆染体验”手作坊,邀请专业指导教师现场演示传统漆染技艺,带领青少年动手设计并染制专属手提袋,在一针一线、一染一晒中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增强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保护意识。防溺水安全教育采用情景模拟、实操演练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强化青少年避险自救能力,筑牢暑期安全防线;“五小”健康科普活动聚焦儿童生长发育、视力保护、合理膳食、心理调适与卫生习惯,通过互动游戏、趣味问答和案例讲解,帮助家庭掌握实用健康知识,树立“预防为先”的科学观念。

科学实验秀作为传统优势项目,在本学期进一步升级内容与形式,设计了包括“虹吸现象”、“摩擦力实验”、“角动量守恒”及“伯努利原理”等一系列经典物理主题实验。讲解员借助简易道具和生活案例,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原理转化为直观有趣的互动展示,引导小观众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在互动中理解原理,有效培养了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讲解员在演示中巧妙设置提问环节,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大胆猜想,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科学传播效果。

为持续优化场馆服务体验、延伸教育功能,鄢陵县科技馆于暑期在一楼大厅显著位置精心布置并开放“科普读书角”。该区域陈列涵盖天体物理、自然百科、科学家故事等多类别的优质科普读物逾200册,同时配备舒适座椅和柔和灯光,为前来参观的亲子家庭提供了一处静心阅读、交流思考的休闲空间。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在参观体验之余,能够主动翻阅图书、提问讨论,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悟”,读书角也成为这个暑期科技馆内又一暖心风景。

面对暑期客流高峰,鄢陵县科技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服务优先”的原则,多措并举提升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在人员配置方面,除馆内专职工作人员外,还招募并培训大学生科普志愿者10余名,协助开展导览咨询、活动组织与秩序维护工作,有效缓解接待压力;在设施保障方面,不仅确保展项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还新增自助饮水机、便民充电站、急救药箱等便民服务设施,全力提升公众参观满意度。此外,馆方进一步完善大客流应急预案,加强入口安检与馆内巡查力度,严格落实清洁消杀,为观众营造安心、舒心、放心的参观环境。

作为区域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鄢陵县科技馆始终秉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使命。本次暑期系列活动不仅有效激发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充分发挥了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

未来,鄢陵县科技馆将继续深化展览资源开发、拓展教育合作路径、推动科普服务提质增效,积极打造更具特色、更富影响力的科普活动品牌,真正让科技馆成为陪伴青少年成长、赋能终身学习的“第二课堂”,为推动全县全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作出更大贡献。(李俊轻)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