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媒体纪行||安顺西秀区民族新村:“五维互嵌”构建新型和美社区“新”家园

发布时间:2025-08-29 13:33:0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党的二十大作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战略部署,为三农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安顺市西秀区立足自身实际,将这一部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区紧密结合,以乡村发展为契机凝聚民族合力。 

西秀区杨武乡,绿水青山间,一片白墙灰瓦的村寨映入眼帘。民族特色浓郁的建筑与现代化设施相映成趣。民族新村创新实施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维互嵌”模式,推动多民族在物理空间、产业协作、文化认同等方面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社区就业率达97.15%,“新市民”身份认同感从40%提升至82%,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率达95%,形成可复制的互嵌式社区建设新经验。一个从无到有、从贫到富的聚居地,用生动的变迁故事,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落地生根,以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根基,提供了“铸牢”乡村样板。

从深山陋室到宜居家园

2018年初,来自杨武乡11个行政村的256户群众,告别了世代居住的深山。 

“那些村寨,曾因道路不通、水电短缺,老百姓的日子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住的是土坯房,下山买袋盐都要走两小时山路。”西秀区民宗局一位负责人这样说道。

如今,人均20平方米的新居窗明几净,超市、卫生室就在家门口,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道德讲堂一应俱全,曾经遥不可及的"城里生活",成了日常。

民族新村的变迁,是杨武乡改善人居环境的缩影。从"羊武"到"杨武",地名的更迭里,见证着基础设施从滞后到完善的跨越。

从分散疏离到同心同行

为了让来自不同村寨的群众真正拧成一股绳,杨武乡创新打造了十余支志愿服务队伍。文艺舞蹈队把政策编成歌谣,矛盾纠纷调解队让邻里和睦如初,卫生整治队让村寨清爽整洁。

每月一次的"示范户"评比,用"红黑榜"的方式引导大家比学赶超,从门前屋后的卫生到邻里互助的情谊,文明的种子在点滴小事中开花结果。

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公示栏上,一张网格分布图格外醒目。138个网格如同细密的网,将全乡群众连在一起。每周三的群众接待日,乡党政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倾听大家的急难愁盼。

 "以前有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走到服务中心,总能找到解决办法。"一位村民拿着刚办好的社保手续,满是欣慰。

 从群众会到微信议事群,从社情民意信息员到文明超市积分制,多样的渠道让每个声音都能被听见,每个诉求都能有回应。

 从泥泞山路到硬化村道,从土坯房到新民居,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一个个画面勾起了大家的共同记忆。

村民代表说,"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现在都是杨武人,国家给了我们新家,大家更要齐心把日子过红火,让"共同体"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每个人的心里”。

 产业筑基:从温饱难继到富足安康

 杨武乡,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大屯河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立华养鸡基地、辣椒加工厂……产业链条的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增收。

 产业发展的背后,是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的付出。顺河村的致富带头人带着乡亲们种辣椒,从选种到销售全程操心;乡干部们跑遍各地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建起帮扶车间;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大家科学种植。

2024年以来,全乡发展红托竹荪种植1100亩、薯类2000余亩、辣椒3860亩,340余万羽肉鸡出栏上市,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家家户户日益鼓起来的钱袋子。

民族新村的就业帮扶车间里,技能培训定期开展。从刺绣到缝纫,从电商到家政,多样化的培训让村民们掌握了一技之长。

"以前只会种玉米,现在进了车间,不仅能挣钱,还学会了新技术。"一位在车间工作的村民说。政府引进的企业带来了订单,也带来了技术,让曾经的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在产业发展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住得舒心,挣得安心,过得开心",这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杨武乡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朴素理解,也映照着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各自为营到携手前行

"问题一经反馈,就有回应、就能解决",1个党群服务中心、12个接待站、138个网格,101名乡干部下沉网格,织就了一张覆盖全乡的"连心网",让群众的声音能被及时听见,群众的困难能被快速解决。

通过群众会、微信议事群、社情民意信息员等渠道,大家的智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力量,让每项决策都合民心、顺民意。

文明超市里,货架上的生活用品琳琅满目,村民们用文明积分兑换着所需的物品。"参加志愿服务能积分,搞好家庭卫生能积分,邻里互助也能积分。这个小小的超市,却让文明新风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从环境卫生到邻里关系,从政策学习到公益服务,大家在挣积分、兑奖品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从深山搬迁到新居,从贫困落后到富足安康,从分散疏离到同心同行,杨武乡民族新村的变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在这里,不同背景的人们汇聚成一家人,在党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团结互助浇灌出幸福之花,用勤劳智慧书写着发展时代答卷。(采写:郭翰 胡静 部分图来源:西秀区民宗局 )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