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向草原公益:红色绘就成长底色,法治护航少年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26 16:42:1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提高青少年法治素养,8月14日,向草原公益“法润北疆”实践团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乡支教点开展“红色+法治”主题课程,挖掘沂蒙红色法治资源,创新育人载体,感悟革命力量,传递法治精神,第九年踏上了牧区支教之路。

沂蒙小调传薪火 红色故事润童心

活动现场,伴随着《沂蒙山小调》的悠扬旋律,志愿者以沂蒙红嫂为切入点,讲述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以明德英、祖秀莲、张淑贞为代表的革命女性群体,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

内蒙古同学分享当地红色革命故事 刘惜惠 供图

红色故事的感染力引发共鸣,同学们也踊跃分享自己所知的红色故事,奈曼旗梁东明、罗云彪等革命烈士事迹为大家知晓。志愿者在交流中发现,孩子们虽对故事情节略知一二,但对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核仍缺乏理解。

志愿者随即依托典型沂蒙红色故事,挖掘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基本内涵,匹配相应法律知识,将枯燥抽象的法条转化为“红色故事+法治解读”的乡土内容。

实践团志愿者讲解沂蒙精神 刘惜惠 供图

例如,沂蒙红嫂祖秀莲冒死保护八路军物资,匹配《国家安全法》中公民“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这正是“军民情深、生死与共”的生动写照。通过通俗解读,既帮助孩子们读懂沂蒙精神内核,也让法治意识在红色语境中悄然扎根。

歌舞承情扬国志 法治赋能护成长

在战火年代,沂蒙人民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抉择让沂蒙老区迎来了发展,沂蒙人民收获了幸福。志愿者向孩子们阐释,这份“爱党爱国”的红色赤诚,既要铭记于心,更需转化为“听党话、跟党走”的具体行动。

为了让这份情怀落地,志愿者们精心准备的《爱我中华》舞蹈视频随即登场,融合折扇、健身操与民族舞蹈音乐元素,强劲有力的旋律中,孩子们伴着节奏舒展舞姿,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灵动舞步,让爱国情感在歌舞中自然流淌。

图 4 实践团成员与学生们学习舞蹈《爱我中华》 刘惜惠供图

舞蹈落幕,聚焦青少年法治教育重点的互动环节接续展开:预防校园欺凌模拟法庭带领孩子们沉浸式体验庭审流程,法治知识竞赛则以趣味答题激发参与热情。实践团借这两项活动,将红色精神里“守大义、护同伴”的内核,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能运用的法律知识,推动红色基因与法治意识同频共振,共同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图 5 实践团开展模拟法庭知识竞赛 刘惜惠 供图

九年深耕展新篇 童心筑梦向未来

《沂蒙山小调》越唱越响,《爱我中华》越跳越欢,红色火种让民族团结的石榴花肆意绽放,法治精神让少年成长的步伐愈发坚实。

九年以来,“法润北疆”实践团深耕中小学“红色+法治”创新教育领域,借助音乐、舞蹈、历史等多重载体,深入挖掘各地红色法治资源:从革命老区史实中梳理先辈坚守正义的动人故事,从纪念馆文物里探寻红色政权法治历史脉络,从乡村振兴现场提炼基层法治治理鲜活案例……实践团将这些资源精心转化为课堂上的主题情景剧、画板上的法治漫画、舞台上的红色歌舞,让牧区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治信仰。

再到今年,实践团以沂蒙精神为纽带,架起了沂蒙老区与内蒙牧区的红色桥梁,让两地红色资源互融互促,为草原牧区的公益普法与红色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怀揣支教热忱,坚守育人初心,“法润北疆”实践团踏遍北疆大地,在中小学“红色+法治”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之路上,坚定前行。(通讯员 甘经焓)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