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湘中大地,暑气蒸腾,却挡不住青春的热忱。近日,“湘”遇溪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娄底市新化县油溪桥村,沉浸式体验松山水酒非遗酿造工艺,并通过直播带货为当地特色产业赋能,在青山绿水间谱写了一曲青春助农的动人篇章。
清晨的油溪桥村,薄雾尚未散尽,实践团的同学们已踏着石板路来到松山水酒的酿造工坊。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醇厚的酒香便扑面而来——蒸米的热气裹挟着酒曲的微辣,在空气中凝成独特的馥郁。工坊里,酿酒师傅正将摊凉的糯米与辣蓼草酒曲均匀拌和,粗糙的手掌翻动间,米粒颗颗分明。“这是松山水酒13道工序里的‘拌曲’,力道得匀,温度得准”师傅的讲解让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这看似简单的动作里藏着百年传承的门道。
午后的直播带货环节,将实践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在油溪桥村的酒庄搭起直播间,身前的展台上摆满了松山年份酒、洛神花酒等系列产品。“家人们看过来!这瓶酒里装着新化的山泉水和老手艺,点击下方链接就能把非遗带回家!”柳同学手持产品,用生动的讲解揭开松山水酒的故事,如今“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每一段历史都让屏幕前的网友直呼“涨知识”。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实践经验,更让油溪桥村的村民们感受到青春力量。油溪桥村党支部书记说:“这些大学生带来了新想法、新渠道,让松山水酒走出了大山,也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油溪桥村的好山好水。”实践团带队老师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油溪桥村的发展,通过短视频创作、电商培训等方式,帮助松山水酒建立长效推广机制。
夕阳西下,实践团成员们与村民们挥手告别,空气中的酒香似乎更浓了。这场“湘”遇,让非遗技艺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生,也让大学生们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读懂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正如松山水酒瓶身上的那句话:“酿一壶酒,兴一方业”,而这个夏天,一群年轻人用行动证明:聚一团火,也能照亮一片山。(文/杨佳怡 陈智伟 图/蒋桢城)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