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众多兼具时代精神与鲜明个人风格的艺术家脱颖而出。他们肩负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深耕传统、融通中西,在笔墨间展现古今对话的智慧。其创作让中国书画艺术焕发新生,推动中国艺术以更具生命力的姿态迈向世界艺术高地,续写中华文明的时代华章。
徐建新,江苏常州人,1985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常州市捌伍当 代艺术馆馆长 、中国书画院理事、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其作品被《文化月刊》《艺术市场》 《中国美术》《荣宝斋》《中国收藏》和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里的中国》刊登发表,并被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环球网 、凤凰网 、央视书画频道和纽约时代广场大屏等中外媒体全球报道 。
2023年5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和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徐建新国画作品选》二册被列为"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2025年3月《中国当代艺术精品-名家画普徐建新》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2024年5月《荷风墨韵蟹满枝》 等系列作品被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罗马艺术学院、德国柏林艺术学院收藏。 《形色·窑变》人体写生系列作品和《狮子林》园林写生作品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收藏。《红梅阁》园林写生系列作品被俄罗斯国立工艺美术大学收藏。2025年4月作品《残荷秋韵》和《鹰》被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收藏。作品《荷风墨韵蟹满枝》和《荷塘双鸟》被英国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收藏。作品《水墨人体写生系列》 和《东坡洗砚池》被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收藏。作品《荷风墨韵蟹满枝》系列和《夏日江南》系列被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收藏。
2021年9月,作品参加由《文化月刊》主办的“聚焦经典·盛世丹青 — — 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 ”,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展出。2024年4月受邀参加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 第36回全日中展《东京書画艺术大展》”。2024年5月作品参加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馆举办的“传薪·当代书画名家邀请 展”。2024年7月,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笔墨春秋·第四届书画家邀请展”。2025年2月受邀参加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的 “2025 ART CAPITAL 国际艺术沙龙展”。
《荷蟹图》 系列 水墨纸本设色 34cm宽X134.5cm高 2023年作 作品已被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收藏
《荷风墨韵蟹满枝》系列 水墨纸本设色 69x69cm 2024年作 该作品被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收藏
《形色-窑变》人体写生系列 纸本水墨设色 69cm高X138cm宽 2020年7月创作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为艺术家颁发收藏证书
《红梅阁》园林写生系列 69高x139cm 宽 水墨纸本设色 2023年作。俄罗斯国立工艺美术学院为艺术家颁发收藏证书
《残荷秋韵》系列 水墨纸本设色 69cm x 138cm 2025年作 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为艺术家颁发收藏证书
《荷风墨韵蟹满枝》系列 水墨纸本设色 138cm x 69cm 2025年作 英国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为艺术家颁发收藏证书
《荷塘双鸟》水墨纸本设色 69cm x 138cm 2025年作 英国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为艺术家颁发收藏证书
《东坡洗砚池》园林写生系列 水墨纸本设色 69cm x 139cm 2020年作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为艺术家颁发收藏证书
《夏日江南》荷花系列 水墨纸本设色 69cm x 138cm 2025年作 被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收藏
长久的升值特质铸就收藏传奇故事
—笔墨当随时代徐建新
艺术的跨文化对话与当代性探索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重构,徐建新作为这一变革浪潮中的重要参与者,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跨文化的视觉表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从常州到世界水墨当代转型的生动案例,他的艺术足迹不仅跨越了地理边界更穿越了文化藩篱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中构建起一座精神的桥梁。
徐建新艺术生涯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85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求学经历,这所中国顶尖艺术学府赋予了他扎实的传统功底却没有禁锢他的艺术思维,细观徐建新的作品序列我们会发现一条清晰的演进轨迹,从早期的传统笔墨锤炼到中期的形式语言探索,再到近期鲜明的当代性表达,他的荷风墨韵蟹满枝系列将传统花鸟题材进行结构重组,荷叶的泼墨与螃蟹的工笔形成奇妙对比,既有宋代院体画的精致又有现代构成的意识形色,窑变人体写生系列,则将中国传统陶瓷美学与西方人体艺术相融合,创造出釉色般流淌的肌肤质感这种古意金情的表达方式正是他对笔墨当随时代这一艺术命题的深刻回应,徐建新艺术的当代性不仅体现在形式语言上,更展现在其文化立场中2025年巴黎大皇宫的ART CAPITAL国际艺术沙龙展和东京都美术馆的东京书画艺术大展等国际展览经历,显示出他主动参与全球艺术对话的开放姿态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作品被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等世界顶级艺术机构收藏,这一现象本身便具有文化符号意义,中国水墨不再仅是西方视野中的异域情调而成为平等对话的艺术语言,他的残荷秋韵以抽象化的水墨笔触表现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应则通过传统题材传递现代人的精神张力,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跨越文化边界产生共鸣正是因为他们触及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与哲思。
在艺术教育领域徐建新同样贡献卓著他的两册国画作品选列为《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这一身份揭示了他作为艺术传承者的责任意识不同于某些当代艺术家对传统的决绝,反叛徐建新采取的是创造性转化的路径他深入理解传统花鸟画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却在构图色彩和材料上进行大胆创新这种守正初心的教学理念对于当下艺术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断层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他担任常州市85当代艺术馆馆长的经历也体现了他推动艺术生态多元发展的公共意识。
徐建新艺术世界的核心意向“荷”或许最能体现其艺术精神从荷风墨韵蟹满枝到荷塘双鸟再到残荷秋韵,荷花在他的笔下既是传统文人精神的载体又是形式实验的媒介更是生命哲学的隐喻,对同一主题的多维度探索形成了其艺术创作的复调结构。
在当代艺术日益观念化的今天,徐建新坚持以记入道,通过笔墨精进达到精神自由这种创作态度在浮躁的艺术市场中显得尤为珍贵,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徐建新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文化样本,中国水墨的当代转型不必以牺牲民族特性为代价,真正的创新往往产生于对传统的深度理解与重构之中它的国际认可,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依然有效!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徐建新这样的艺术家正在重新定义全球艺术格局中的中国位置,他们的探索不仅关乎个人艺术成就更关乎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表达方式与话语权,建设在这个意义上,徐建新的笔墨不仅是艺术的也是文化的、更是时代的、国际文化名人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名家—徐建新以后的道路会更加辉煌!(杨莉 整理)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