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深部掘进破局记——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矿-900m大巷的技术突围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20 10:39:1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地心深处数百米,一条全长3700米的巷道正书写着深部煤炭开采的新篇章。近日,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矿-900m大巷传来捷报,该矿通过与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工程处矿建工区联手攻关,将-900m大巷围岩收敛量减少45%以上,掘进效率提升30%,为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树起了新标杆。

困境:深埋地下的“硬骨头”

随着芦岭矿开采重心向深部延伸,一场严峻的挑战悄然而至。深部采区埋深大、地应力高,软岩、软煤巷道遍布,围岩治理难度陡增,巷道失修率居高不下,不仅威胁着采掘工作面安全,更成了制约矿井高效生产的“拦路虎”。

-900m大巷恰处Ⅲ2、Ⅲ4采区深部,标高从-810m延伸至-898m,穿层施工的巷道要穿越10煤层底板至一灰顶板区间,这里地质条件复杂得如同“乱麻”——地应力高,层节理密密麻麻,仿佛随时可能发生变形垮塌。“就像在豆腐里打洞,稍不留神就会出问题。”该矿掘进副总工程师张勇这样形容施工难度。

破局:三方联动的“地质密码”

面对这块“硬骨头”,科研团队祭出了“组合拳”。他们创新构建“井上定向钻超前探查+井下普钻动态验证+原位地质力学快速测试”的联动地质保障体系,为巷道掘进装上了“透视眼”。

地面定向钻“一钻四孔”,精准“扫描”地层岩性、节理裂隙和水文条件;井下普钻实时验证,原位测试装置快速获取围岩地应力、强度等数据。“相当于给巷道做了全身CT,每一米的地质情况都清清楚楚。”中煤科工项目负责人焦健康介绍。

在此基础上,团队建立深井复杂构造地层三维数值模型,首次揭示了TBM掘进巷道围岩大变形的“时效密码”:节理倾角越小、组数越多,围岩稳定性越差;地应力方向与巷道轴线的夹角,直接影响着变形风险。这一发现,为后续防控技术指明了方向。

攻坚:全周期协同的“防护网”

针对深部地质的复杂性,科研团队创新推出“超前预加固-动态支护-掘后锚注”分阶段协同防控技术,为巷道织起全周期“防护网”。

掘进前,地面定向顺层孔对节理岩层、断层破碎带“打针注浆”,用特制水泥浆填充裂隙,让松散围岩“抱团”变强;掘进中,根据围岩等级实施“分级护理”——从Ⅰ级的锚网索+喷浆,到Ⅴ级的超前注浆+全锚索强化,如同给巷道穿上“定制铠甲”;掘进后,预应力高压锚注一体化装置登场,高压注浆材料顺着中空锚索深入微观裂隙,完成最后的“加固手术”。

这套技术的“利器”不少:亲岩型纳米改性注浆材料抗压粘结力提升20%,预应力高压锚注装置封孔压力达25MPa以上,注浆锚索破断力提高72~112kN。“就像给巷道打了加强针,稳定性大幅提升。”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说道。

实效:从“卡脖子”到“加速度”

如今,行走在-900m大巷,岩壁平整坚实,矿压监测数据亮眼:顶板最大变形量322mm,平均仅156mm;帮部最大移近量253mm,比同类巷道减少近一半。TBM掘进最高月进尺达360m,累计进尺突破3700m。

效益更是实打实。按每米巷道节省返修成本1.45万元计算,仅在-900m大巷和Ⅲ1043底抽巷,已累计新增经济效益7975万元。更重要的是,巷道长期稳定避免了大范围返修,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

“这项技术不仅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更为全国深部煤矿开采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芦岭矿矿长周为军感慨道。

从深埋地下的“卡脖子”难题,到技术突围的“加速度”,芦岭矿-900m大巷的实践,不仅推动了深部资源开发技术的进步,更为“双碳”目标下的绿色矿井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这条深巷里的创新故事,还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毛海警)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