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西华师范大学“童行有光”志愿队走进南充市阆中王皮影博物馆,围绕川北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实地调研与参观学习。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皮影艺术的制作工艺与表演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大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的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
在阆中王皮影博物馆,色彩斑斓、刀工精湛的皮影作品整齐陈列于展柜中,形态各异的人物、飞禽走兽、花草山水,仿佛诉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民间故事。它们的背后,是一刀刀精雕细琢、一笔笔细腻彩绘,更是一门凝聚着千年智慧的传统技艺。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志愿队员们了解了皮影戏的历史沿革与艺术特色。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兽皮或羊皮雕刻人物造型,通过光影投射和操纵表演,形成了独具韵味的民间舞台艺术。阆中王皮影是川北皮影的重要代表,以构图精巧、雕工细腻、色彩鲜明而闻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实践队员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皮影展示厅 康文博 供图
首先,在王彪老师徒弟的指导下,志愿队员们体验了皮影操控与光影表演。徒弟耐心讲解了操纵技巧,并示范如何配合灯光与节奏,让皮影人物在幕布上“活”起来。队员李亚男在尝试操纵一位武将角色后感叹道:“别看只是几根细杆,操纵的时候要配合台词和节奏,才能让人物有神有魂。这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皮影戏表演的魅力和难度。”
图为王彪徒弟指导实践队员皮影操控 康文博 供图
随后,王彪老师向我们展示了皮影雕刻的完整过程,并细致讲解了选皮、制皮、描稿、镂刻、着色等关键步骤。只见他手握雕刀,在一块经过特殊处理的牛皮上运刀如飞,人物轮廓与细节逐渐显现。他介绍道:“皮影制作不仅需要扎实的刀工,更需要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每一刀都承载着故事和情感。”
图为王彪指导实践队员雕刻皮影 康文博 供图
为进一步探讨非遗保护与创新,志愿队与王彪老师开展了交流。王彪老师表示,近年来,阆中大力推进皮影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不仅开展进校园活动,还结合旅游和文创开发,让皮影元素走进文创产品、舞台剧与数字艺术。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让皮影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此次活动是“童行有光”志愿队非遗文化调研的重要一站,旨在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文化土壤,用眼睛发现匠心之美,用行动守护传统艺术。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与传承人的面对面交流,他们不仅学习到皮影制作与表演的技巧,更感受到非遗背后那份深沉的文化力量。返校后,他们计划将所见所学融入到志愿宣传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并尝试设计以皮影元素为主题的创意作品,让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熠熠生辉。(通讯员 蒋晨)
图为实践队与王彪及其徒弟合影 康文博 供图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