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瀞,1964年生于河南泌阳,号“盘古山人”“半桥居士”。作为郑板桥技法传人,他身兼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香港文联美术家协会荣誉副主席等多重身份,同时担任中国诗歌春晚特聘书画家、黄淮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导师及河南省驻马店市书画研究院院长,在当代书画界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2013年,禹瀞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并出版《禹瀞书画作品集》,时任河南省文联主席、省美协主席马国强为其作序,足见其艺术造诣之受认可。
在艺术创作上,禹瀞始终以深厚的文人修养为根基,延续着传统文人书画的精髓。其绘画以花鸟为主,兼攻山水,且亦工亦写,尽显文人丹青的书卷气与儒雅洒脱。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他笔下的常客,这不仅是传统文人画的必修课,更被他赋予了深刻的精神内涵:画竹寓意清虚劲节的君子气,绘兰彰显清芬解秽、细叶凌霜的品格,写菊突出独占风霜的傲骨,画梅则传递与雪争春的生机。笔墨间,一叶一世界,一花一乾坤,尽显逸笔浅墨的清雅,更体现“以书入画”的深厚功力,真正做到“画如其人”。
他的山水画同样造诣不凡,通过塑造云上山巅、风行雨霁的意境,传递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哲思。其山水用笔精湛,线条钧直,骨法用笔特征鲜明——长线滑畅,一丝不苟;短线如刮铁,力透纸背。水墨调和间,虚实相生、远近相须,再辅以青绿浅绛,达成“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气韵生动之境,既具极高的艺术观瞻价值,亦有不俗的收藏潜力。
书画同源,禹瀞的书法同样彰显文人风骨。他深研碑帖,参悟晋韵唐法,尤受郑板桥“六分半体”影响,所作“难得糊涂”几可乱真。其书法既承贤者法度,又有独特的笔墨创新:注重点画线条的塑造,以点的位置、大小、偃仰,衬出笔墨的万般形态,笔笔相生;线条长短相较、高低相盈、粗细相映,起笔落笔间写尽万物之象。笔法娴熟至心手双畅,让“六分半书”在新的笔墨塑造下尽显自然之妙,既有规矩可循,又能放手写心、天质自然,尽显大家风范。
无论是梅兰竹菊中蕴含的君子品格,还是“六分半书”焕发的笔墨新风,禹瀞都以深厚的文人积淀,让传统文人书画在当代焕发生机,为古今书画传承提供了典范之作。其作品雅俗共赏,被国内外知名人士广泛收藏,成为当代书画界不可多得的实力派大家。(胡小民)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