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艾香沁乡野,药囊传真情:安徽中医药大学学子三下乡为村民送上“健康守护符”

发布时间:2025-08-15 17:14:1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6月29日,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的农家小院里,弥漫着一股独特的草药清香。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薪火相传,岐黄新耕”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正围坐在一起,将一份份承载着健康祝福的心意细细封装。这并非普通的礼物,而是他们结合专业所学,亲手为村民制作的防暑驱蚊中药香囊。在体验农耕艰辛之余,学子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中医药文化悄然沁入乡野,传递关爱。

指尖药香,岐黄之术暖人心

木桌之上,艾草、冰片、广藿香、佩兰等中药材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混合香气。队员们神情专注,或仔细研磨药材,或小心按比例调配。“艾草驱蚊力最强,藿香佩兰化湿解暑,冰片提神醒脑,这个组合最适合盛夏的田间地头。”队长王晨雪一边指导队员小王称量配比,一边解释着配伍的奥妙。指缝间沾染了药末,空气里浸润着药香,数百个饱含心意与专业知识的小小香囊在他们手中逐渐完成。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制作香囊 王晨雪 供图

这份凝结着“治未病”智慧的健康心意,需要亲手送达。在村干部带领下,队员们捧着香囊,走进一户户村舍。“阿姨您好!我们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中药香囊,夏天带着能驱蚊虫、防暑气,闻着也提神!”队员吴兮求热情地将一个绣着平安结的香囊递到村民李秀英手中,并详细讲解:“挂在床头、车里或者随身带着都行,药效大概能持续一个月。”

李秀英接过香囊,凑近深深闻了一下,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哎哟,这味道真舒坦!清清凉凉的,跟我小时候奶奶用的草药包一个样!昨晚上蚊子还嗡嗡吵得睡不好,今晚就挂蚊帐边试试!”她爱不释手地摩挲着香囊上的纹路,连声感谢。看着村民脸上真诚的笑容和对这小小药囊的喜爱,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书本上的知识真正“活”了起来,化作了守护乡邻健康的实在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李秀英的合影 王晨雪 供图

田埂悟艰辛,汗水映照赤子心

这份“健康守护符”的送出,并非在象牙塔内。当天上午,队员们刚刚在村外的情圆农场经历了一场“泥水洗礼”。在农场负责人孙阳阳和村民的指导下,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入水田,学习整理秧苗和插秧。泥浆没过脚踝,烈日炙烤脊背,弯腰弓背不一会儿就腰酸背痛。村民大爷手把手教大家辨识弱苗:“这根发黄,营养跟不上,得挑出来,不然好的也长不好。” 队员小王在尝试插秧时,几次都因插不稳或株距不均而返工,真切体会到“粒粒皆辛苦”背后的汗水与智慧。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村民指导下于水田中体验插秧 王晨雪 供图

医农交融,青春担当践于行

正是这份沾满泥土的体验,让送出的香囊承载了更深的情谊。在田间地头、村舍院落,身着白大褂的队员们不仅送香囊,更自然地与劳作的村民攀谈起来。看到一位阿姨正扶着锄头歇息揉腰,队员立刻上前:“阿姨,您这是累着了。我教您按按后腰的肾俞穴,能缓解酸痛。”他一边精准定位穴位示范按摩手法,一边建议:“回家煮点绿豆百合汤,解暑养心,最适合咱干农活出汗多。” 将深奥的经络穴位和药食同源理念,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用得上的土方法,是学子们此行最大的收获。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田间地头为村民讲解中医养生小知识 王晨雪 供图

夕阳西下,队员们身上似乎还萦绕着艾草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当李奶奶说香囊让她想起奶奶,当阿姨按着穴位说舒服多了,我才真正明白‘大医精诚’不仅在医院,更在广阔的乡土。”队员小王感慨道。一次躬身田亩的体验,一场药香传递的实践,让年轻的岐黄学子们触摸到了民生温度,也在他们心中深深埋下了将专业所学融入乡村振兴、服务人民健康的种子。这份来自泥土与草药的芬芳,将成为他们未来医路上最珍贵的滋养。(通讯员张雯婧)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