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南京师范大学“律海探骊,商图破茧”实践团队来到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康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积累的经验,与该企业董事长刘总开展深度访谈,意在通过本次访谈,为小微企业数字化提供现实依据与参考方向。
科技筑基,产学研融合驱动标准化革命
作为南京市级及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双龙头”企业,康润农业深谙“标准决定质量”之道。公司携手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打造产学研基地,聘请南师大食药院罗教授担任科技副总,共同攻关省级科技项目。在董事长刘总的引领下,公司推定制定的《江苏省食材集体用餐标准》已落地实施,《南京市地方标准》也即将发布。
走进其现代化工厂,智能仓储系统精准定位每一批食材,净菜加工线与3吨/小时产能的肉制品车间高效运转。全自动土豆加工线实现清洗、切丝一体化,肉类分割可精确至2×2厘米标准规格。“双集中”改革(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更成为校园餐饮提质的关键:依托规模化运营,物流成本大幅下降,节约资金反哺学生餐盘。
责任担当,全链条守护“舌尖安全”
食品安全是康润农业不可逾越的红线。企业构建了严苛的全流程管控体系:每批次产品实施源头追溯;专业无菌车间执行三级消毒程序;“进场必清洗、出车必消毒”的运输管理制度杜绝污染风险。智能监控系统对生产环节进行6个月视频存档,学校可实时查看操作画面,活鱼现杀等关键工序全程透明。
这份责任感也延伸至环保领域。公司采用微生物发酵工艺处理污水,排放水质达自来水标准;智能新风系统动态调节车间温湿度,为食品安全构筑绿色屏障。
深耕乡土,创新模式激活乡村振兴
凭借创始人三十余年全产业链经验,康润农业受托运营江宁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善田江宁”。通过“双向授权”机制,企业联合协会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品牌赋能与市场信息,推动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在政府机关与社区铺设的“善田江宁”智能生鲜柜,既便利市民生活,也成为本土农产品的展示窗口。
公司还将供应链优势转化为帮扶力量。创新“试吃-上架-推广”三级模式,重点引进苏北宝应等地农产品,建立长期产销对接机制,切实助农增收。这种“造血式”帮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前瞻布局,数字化转型中的务实智慧
面对农业智能化浪潮,刘总在访谈中分享了理性投入观:“以胡萝卜种植为例,需综合测算人工成本、设备管理便捷性与成品率。只要中长期效益更高,即使前期投入大,我们仍会选择智能设备。”在电商平台建设中,企业曾遭遇技术合作欺诈,由此总结出分阶段付款、预留保证金等风控策略,并坚持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以线下品鉴建立口碑,拒绝低价竞争。
“教训让我们明白:合同必须严守,人情易酿风险。”刘总感慨道。他呼吁行业协会搭建交流平台,希望政府引导高校科研力量参与,以专项资金支持小微农企技术攻坚。
从疫情中的保供“急先锋”,到校园餐盘的品质“守护者”,再到乡村振兴的创新“实干家”,江苏康润农业以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用责任诠释企业价值。当一筐筐标准化生产的净菜从智能车间运往千家万户,这条融合产学研智慧、贯穿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之路,正为“菜篮子”工程注入崭新内涵。(文/图 陈聚忆、曹睿哲、孟凡扬、蔡晓妍)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