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

马庄香包:非遗传承中的青春力量与科技赋能

发布时间:2025-08-15 16:55:4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7月5日至18日,“汴梁薪火”文化传承团的4名大学生深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开展了为期14天的线下“三下乡”实践活动,聚焦国家级非遗马庄香包的传承与发展。7月10日起,团队另外5名成员加入线上宣传工作,通过“线下实践+线上传播”的模式,为这一传统手工艺注入青春活力,也让人们看到现代科技与非遗文化碰撞出的新火花。

马庄香包展览图

马庄村曾是采煤塌陷区,如今凭借香包产业实现华丽转型。7月5日至9日,实践团成员首先在香包仓库展开工作。这里作为香包制作流转的“大动脉”,存放着2000多种香包及各类制作材料。面对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的香包合格证整理工作,同学们创新采用Excel表格建立分类系统,高效完成了这项看似琐碎却至关重要的任务。更让他们关注的是,马庄村正在建设的新仓库将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这意味着传统香包在仓储、流通环节将搭上科技快车,为非遗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实践团成员整理合格证

7月10日至14日,团队成员开始轮岗,分别进入生产车间和销售大厅。在古色古香的生产车间,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女工们制作香包的过程:年长艺人技艺精湛,布料在指尖飞舞;年轻女工虽动作稍缓,作品却同样精致。车间里弥漫的中药香料气息,让大家感受到手工艺在工业化时代的独特温度。而在敞亮的销售大厅,琳琅满目的香包备受青睐,同学们在理货、上货过程中,直观了解到市场对非遗产品的认可。

实践团在生产车间动手实践

7月15日至18日,成员们交换岗位,进一步熟悉香包从制作到销售的全链条流程。14天的线下实践,让团队不仅收集到香包产业的一手资料,更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不易与坚守。

随着线上工作的启动,团队以“文化解码+故事赋能+多维传播”为核心,将线下收获转化为传播动力。他们计划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解读香包工艺细节、讲述从业者故事,并结合马庄转型历程,展现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非遗传承问题的关注与担当,更凸显了现代科技为非遗文化传承带来的新可能。正如马庄村的智能化仓库建设所预示的,当传统技艺遇上科技力量,当青春智慧融入文化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汴梁薪火”文化传承团)

参观马庄村文化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