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薪火相传,岐黄新耕”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及当地负责人的共同组织下,前往安徽省长丰县马郢村,进行“入户义诊送健康,岐黄智慧惠乡亲”爱心活动。大学生们深入村民家中,提供中医药知识普及、血压血糖测量、夏季蜱虫防护指导,并赠送中药香囊,以青春实践守护乡村居民健康。
图为当地负责人孙阳阳召开筹备会为团队成员介绍注意事项 王晨雪 供图
一、贴心入户,情系银发
行动前,马郢村负责人孙阳阳与实践团专门召开筹备会议。孙阳阳强调:“近期高温,村里老人出行不便,容易发生中暑或跌倒,请大家务必逐户上门服务!”这一要求确立了实践团的核心原则——将便利村民置于首位。
队员们高效分工,携带便携医疗设备、中医药宣传资料、防暑驱蚊香囊等物资,深入马郢村的街巷。正午烈日炎炎,队员们的白大褂被汗水浸湿,但每当敲开村民家门,迎接他们的是老人们慈祥的笑容和热情的招呼:“孩子们快进屋,喝口水歇歇!”这份淳朴的信任,化作队员们坚持的动力。
二、健康守护,智慧交融
在村民李大伯家中,实践团成员一边测量血压,一边叮嘱:“您的血压偏高,饮食要清淡些,多吃点芹菜、山楂。”针对夏季常见的蜱虫问题,队员们着重讲解:“遇到蜱虫叮咬别硬拽,先用酒精涂抹使其松口再取出,之后要及时就医。”这些通俗实用的建议得到了老人们的认可。
赠送中药香囊环节充满温情。香囊内含藿香、薄荷、艾叶等药材,兼具驱蚊、祛湿、提神之效。队员们亲手为老人佩戴,并笑言:“这是‘随身的清凉法宝’,带着它,夏天更舒服!”
图为团队成员为村民测量血糖 刘天瑞 供图
三、幸遇传承,薪火不息
义诊过程中,实践团有幸遇到在村中行医数十载的退休老中医陶有成。陶老擅长治疗白癜风、淋证等疾病,家中还珍藏着一味特色药材——五爪风。
“看,它的叶子呈掌状五小叶,对活血散瘀、舒筋活络效果显著!”陶老展示着晾干的五爪风,兴致勃勃地介绍。他分享经验:当村民遇到夏季皮肤瘙痒或风湿疼痛时,可将五爪风煎汤,先用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擦洗,“通常两次就能见效!”队员们围在陶老身边,有的拍照记录药材形态,有的请教炮制方法,一场跨越年龄的中医药传承交流,在这农家小院中自然展开。
图为村民陶有成为团队成员介绍中草药五爪风 刘心雨 供图
三、筑牢屏障,惠泽乡邻
本次义诊服务覆盖马郢村超过50户家庭,惠及村民120余人次。通过血压血糖检测,队员们发现15位老人存在血压异常情况,及时建议其就医复查;蜱虫防护知识普及全村,从预防到应急处理,构建了夏季防护认知体系;中药香囊的发放,更将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这场连接不同代际和专业背景的义诊活动,成效显著:一方面,为马郢村老年群体织就了“身边的健康防护网”,从慢病监测到夏季虫害防范,将医疗关怀精准送达乡村;另一方面,意外开启了民间中医药传承的交流窗口,陶有成老中医分享的五爪风验方,让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了乡土医学的独特价值,为发掘和整理民间医药智慧提供了宝贵线索;更重要的是,它在青年学子心中深植了“医学服务乡土”的信念。团队成员吴兮求深有感触:“辨证施治的真谛,不仅存在于课堂,更在农家院落里得以实践。”指导老师总结道:“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既要汲取经典精髓,也离不开乡土实践的滋养。这次义诊是青春力量与民间智慧的双向奔赴,让岐黄之术在乡村大地上焕发出温暖的生机。”(通讯员 张雯婧)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