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烟台大学青衿济教实践队:支教间隙访古刹 宝相寺里品岁月

发布时间:2025-08-14 11:23:0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7月26日,烟台大学青衿济教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前往济宁汶上县宝相寺参观。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放松身心的短暂休整,更是一场触摸历史、感悟文化的精神之旅,让队员们在实践支教之外,对当地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宝相寺坐落于汶上县城西北隅,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千年风雨,见证朝代更迭与岁月变迁,如今已成为鲁西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佛教文化圣地。午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古朴的建筑群上,朱红的山门与飞翘的檐角在光影中勾勒出庄重而灵动的轮廓,队员们尚未踏入寺内,便已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宁静。

图为宝相寺天王殿正面。卢可馨供图

队员们首先来到了天王殿。宝殿气势恢宏,殿顶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抬头仰望,殿内的梁枋上绘有精美的彩绘,内容多为佛教故事与吉祥图案,色彩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鲜艳,展现出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队员们在殿内静静伫立,感受着佛法的庄严与肃穆,心中的浮躁也渐渐平息。

从天王殿出来,队员们来到了寺内的核心景点——太子灵踪塔。此塔始建于北宋时期,为楼阁式砖塔,高45.5米,共13层,塔身逐层递减,造型端庄挺拔。塔的每一层都设有佛龛,供奉着不同的佛像,塔檐下悬挂着铜铃,风吹铃响,声音清脆悦耳,回荡在整个寺院之中。队员们依循当地传说,缓缓绕太子灵踪塔而行。大家脚步轻缓,目光抚过砖石上的斑驳纹路,似有股沉静力量漫过心头。传说绕塔一周能聚灵气、增福运,此刻队员们更愿将这份行走化作对历史的敬畏,让千年古塔的底蕴浸润心间

除了主要的建筑与文物,宝相寺内的园林景观也让队员们赞叹不已。庭院内假山叠石、曲水流觞,各种奇花异草点缀其间,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队员们在庭院内的石凳上稍作休息,看着眼前的美景,听着远处的钟声与鸟鸣,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连日来支教工作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图为队员们漫步宝相寺艺术展厅  詹书昕供图 

参观接近尾声时,队员们来到了寺内的文物陈列馆。馆内展示了宝相寺出土的部分文物,包括佛像、佛经、法器等,每一件文物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其中佛牙舍利尤为夺目,它被水晶罩护着,长约5厘米,黄白色的牙体完好,齿根清晰,表面温润似有光泽。此为释迦牟尼佛遗骨,北宋时便藏于地宫,由金棺银椁层层包裹,伴大量珍宝。队员们静立凝视,虽隔玻璃,仍能感其庄严。这枚佛牙,是信仰的载体,更是千年文化传承的见证。

通过珍贵的文物,队员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宝相寺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也感受到了汶上县深厚的文化底蕴。离开宝相寺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为寺院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回首望去,宝相寺的身影在暮色中渐渐模糊,但它所传递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感染力却深深烙印在队员们的心中。

图为“青衿济教”实践队在宝相寺正殿前的集体合影留念。曾梦瑶供图

此次宝相寺之行,让队员们在紧张的支教工作中得到了放松,更重要的是,通过近距离接触佛教文化与历史文物,大家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文化素养。队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支教工作中,将把这份对文化的敬畏与传承精神融入其中,不仅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更要引导他们了解和热爱本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同时,这次参观也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实践不仅是服务他人,更是自我成长与提升的过程,每一次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经历,都将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文/图 周瑾、卢可馨、詹书昕、曾梦瑶)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