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情暖异乡人:高校学子助力随迁老人城市融入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3 16:31: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问题日益凸显。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以孝助老"实践团深入绍兴市和嘉兴市基层社区,通过"社区+高校服务"模式,为这一特殊群体送去温暖与关怀。

澜海社区:政策到家门,巧手连亲情

在盖北镇澜海社区,20余位老人参加了"医保相伴"主题活动。志愿者们采用"一对一"辅导方式,耐心讲解电子医保凭证的使用方法。"您看,点开这个界面就能查询余额",大学生小王手把手教72岁的李大爷操作手机。活动现场,老人们还兴致勃勃地参与了香囊制作,将艾叶、薄荷等药材细心装入绣花布袋中。"我要多做几个,给孙子孙女都带上",张阿姨笑着说。这种将政策宣传与手工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既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梁湖街道:倾听解心结,服务暖人心

梁湖街道的座谈会上,11位老人分享了在城市生活的点滴。65岁的王阿姨坦言:"社区活动让我认识了新朋友。"实践团了解到,街道社推出了"4元爱心餐"、送餐上门等服务,并开放了配备齐全的老年活动室。活动结束后,老人们围坐一起制作香囊,欢声笑语中,初来乍到的生疏感渐渐消散。"这样的活动要多办",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让老人们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桐乡探访:多路探需求,巧思破鸿沟

在桐乡市梧桐街道东兴社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以孝助老”实践团通过政策科普、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聚焦随迁老人的生活现状与社区服务。团队成员向居民细致讲解政策,发放问卷挖掘老人心理健康与生活需求,并送上暖心礼品传递关怀。采访社区居家养老负责人卜丹慧时,团队了解到如何用戏剧表演等特色去活动丰富老人生活,但也发现了“数字鸿沟”“文化适应”等深层次问题。此次调研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城乡流动背景下养老问题的认知,更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实证支持,助力破解“老漂族”的社会融入难题。

海曙慰问:医保到家门,巧手连亲情

聚焦宁波随迁老人融入难题,以医保服务为切入点开展实践。志愿者们采用宣讲PPT方式,深入梳理随迁老人医保政策,涵盖参保条件、待遇报销、异地就医备案等内容,耐心讲解电子医保凭证的使用方法,“您看,点开这个界面就能查询余额”,手把手教老人们操作手机。

活动现场,还开展了“合作制作艾草膏”活动,提前备好艾叶、薄荷等药材与绣花布袋。活动时,先讲解药材功效,再示范将药材晾干、碾碎装入布袋,指导40余位老人亲手制作。“我要多做几个,给孙子孙女都带上”,一位阿姨笑着说。

过程中与老人们唠家常、科普医保,老人们不仅学会制作养生艾草膏,还主动分享生活,反馈在甬出行、购物便利,融入感提升。这种将政策宣传与手工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既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让老人们在陌生的城市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随迁老人的城市融入,既需要政策保障,更离不开人文关怀。高校与社区的联动模式,不仅为老人提供了切实帮助,也为构建包容性社会提供了新思路。当政策落地有了温度,当陌生城市有了温情,"老有所养"才能真正升华为"老有归属"。这既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必答题,更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王鹤悠)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