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硬核科技赋能轨道安全!山建大 “轨噪智检先锋队” 解锁地铁病害诊断新姿势

发布时间:2025-08-13 11:31:4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当地铁列车呼啸而过,你听到的不仅是风声 —— 为响应国家关于重视科技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号召,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轨噪智检先锋队” 用一组组振动数据、一段段噪声频谱,正在解码轨道的 “健康密码”。7 月 28 日至 29 日,这支由师生组成的科研团队深入济南地铁运营线路,以 “基于振噪联合的轨道疲劳智能诊断技术与应用” 为主题,展开了一场硬核科技与城市交通的深度对话。

从实验室到轨道旁:AI 模型 “实战练兵”   

“3 年病害数据 + 实时振噪监测,相当于给轨道做了一次‘全身 CT’。” 实践初期,队员们带着前期积累的波磨、剥离掉块等典型病害统计数据,在济南地铁 2 号线运营区段 “排兵布阵”。振动传感器精准布设、噪声采集设备实时联网,更有两大模型轮番 “上阵”:FST-ATTNet 模型现场测试复杂环境下缺失数据的修复能力,像给数据 “补全拼图”;而 RepLKNet-BiGRU 轻量化模型则静待 “验收”—— 后续将用采集到的真实数据验证其病害识别精度,力求在保证识别准确率的同时,让模型更 “小巧”,便于实际场景部署。

振噪数据会说话:科技为安全 “上锁”

沿着铁轨布设的监测设备,如同一个个不知疲倦的 “哨兵”:振动幅值实时上传、噪声频谱动态解析,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在 AI 算法眼中却是轨道疲劳的 “信号兵”。此次数据采集专门针对地铁曲线区段等复杂场景,重点测试模型对波磨病害的识别灵敏度。“就像医生通过听诊器捕捉异常心音,我们的算法能从振噪数据中‘听’出轨道的细微病变。”

数据核验现场:AI 诊断技术的 “实战验收关”

在地铁换乘站的核验环节,队员们化身 “数据侦探”,用专业知识校验每一组数据的完整性,尤其关注曲线区段波磨病害对应的振噪特征值是否匹配。这不仅是对数据有效性的把关,更是智能诊断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

让科研接地气:技术成果要 “走出实验室”

“灯闪铃响时,请勿上下车”—— 这句地铁安全提示背后,是无数细节的安全守护。实践尾声,团队已开始规划后续的 “科技转化路线图”:优化 RepLKNet-BiGRU 轻量化模型,让轨道病害识别更精准、更高效;通过校园科普直播、社区 VR 展览等形式,把 “振动幅值”“噪声频谱” 这些专业术语,变成老百姓能懂的轨道安全知识。

此次 “轨噪智检先锋队” 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完成了从 “实验室研究者” 到 “现场实践者” 再到 “技术转化者” 的身份转变,读懂了科技创新服务民生的深刻内涵,用数据记录技术突破,用实践打磨科研成果,用行动诠释青年使命。未来,建大学子将带着在实践中收获的经验与信念,以更前沿的技术思维、更务实的科研态度,积极投身于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努力成为智能技术的研发者、安全防线的构筑者,让科技创新的力量在时代的车轮下坚实扎根,让便捷安全的交通出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任浩)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