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言行践”实践队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2 15:53:3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2025年暑期,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言行践”国际传播实践队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猴屿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专业所长服务地方建设,通过探访红色侨史、体验非遗文化、感受科技赋能,在这片融合侨韵、古韵与新韵的土地上,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书写了一段难忘的实践篇章。

红色侨乡,赤子情深

猴屿乡作为著名侨乡与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华侨文化和红色历史底蕴。实践队首站来到华侨书院,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华侨先辈远渡重洋、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心系祖国的赤子情怀。讲解员深情讲述的华侨故事,让队员们深切体悟到华侨“爱国爱乡、敢拼会赢”的精神力量。

在戚继光公园“侨心向党”主题展区,泛黄的“侨批”信笺记载着游子对故土的牵挂,诉说着“无论走得多远,赤子之心永远向着家的方向”的不变情怀。洞天岩景区的“侨心石”雕塑象征着海外侨胞对故土的眷恋,两侧融入的“侨批档案”元素,无声传递着侨胞的乡愁与家国情怀。

走进南岸炮台史迹馆,纪实短片与历史文物、多媒体影像相结合,生动展现了南岸炮台的战略意义与英勇抗战事迹。队员们不仅了解了其历史价值,更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此外,实践队员还以绘画为媒介,带领小朋友开展红色主题教育,通过直观的图片引导和轻松互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与奋斗的种子。

非遗传承,古韵新生

猴屿乡不仅侨史悠久,更是侨韵与古韵交织的多彩之地。实践队走进充满生活气息的满族村,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侧的“旗人厝”保留着百年前的模样。这里曾是镇守闽江的军事要塞,满族八旗子弟在此戍边,与当地文化交融形成独特的“旗人文化”。队员们看着孩子们在古厝间追逐打闹,切实感受到非遗不仅是博物馆里的标本,更是活在烟火间的生活方式。

陶艺文化是猴屿乡的一张靓丽名片。在陶瓷工坊,队员们在老师指导下体验揉泥、拉坯、上釉等工序。尽管过程中屡屡出现陶土坍塌、形状歪斜的状况,但大家渐渐领悟到“慢工出细活”的真谛,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期待在火光旁静静流淌。

海丝馆内,锈迹斑斑的古船残骸、精美的瓷器与丝绸、泛黄的古地图,诉说着长乐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辉煌,流淌着“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千年传承。队员们在此触摸到历史的厚度,理解了文化是融入生活的技艺、民俗与故事。

科技赋能,振兴新篇

作为国家生态乡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猴屿乡将侨乡文化与科技创新相融合。党侨同心馆的解说员介绍,当地依托侨乡优势发展特色文旅产业,通过修缮侨乡古厝、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又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同时结合生态资源打造乡村旅游新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和经济发展。 

康桥军事文化园里,坦克锈迹斑斑的炮管、磨损的履带,无声诉说着战场风雨,让队员们回忆起战士保家卫国的情景。这些退役装备作为国防教育展品,成为一堂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传递着坚守与奉献的精神。

实践队还与猴屿乡的孩子们展开科技互动。探索月球车动力原理、触碰悬浮光影球、操控无人机穿越障碍……队员们让孩子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感受科学乐趣。当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星光,队员们深刻理解了“科技创新,贵在接力”的深意,明白青年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科技火种的持火者。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在猴屿乡既感受到了红色侨史的厚重、非遗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活力。这段旅程是课堂的延伸,让知识落地生根;是成长的契机,让青春挣脱迷茫。实践队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但文化传承与青春奉献的脚步永不停歇,他们将带着收获继续前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动能。(姚铭)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