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文化

青衿寻文脉,红韵赋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12 10:38:3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7月27日至30日,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文脉薪传”青春实践队赴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的四个“山东省第四批红色文化特色村”,开展实地调研考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实践队深入村落,全面了解当地红色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旨在为红色文化特色村的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济南市南部山区泥淤泉东村:红色文化润生态,泉水潺潺照征程

南部山区泥淤泉东村曾获“省市级法治文明示范村”与“五星级党组织”等省级和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该村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在“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的新型实践中不断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7月27日下午,实践队到达泥淤泉东村后,便受到了村委会及党员干部的热情接待。在与村干部交流中,实践队了解到,该村依托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活动遗址等红色资源,结合当地优质泉水资源,打造了集红色教育、生态观光、民宿体验于一体的文旅产业体系。村党支部副书记徐书宝介绍:“我们通过深挖红色文化内涵,让革命遗址‘活’起来,让生态资源‘火’起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采访结束后,实践队员跟随徐书记来到济南市市委、市政府活动旧址。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济南市委的临时办公场所,如今已被完整保护修缮,被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为济南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步入村落胡同里的遗址,实践队的成员们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岁月。遗址内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鲜活的历史,都诉说着共产党人在解放战争时期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图为实践队参观济南市市委、市政府活动旧址。亓温馨 供图

在泥淤泉边,实践队采访村民,他们说:“泉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也见证了我们村的变化。现在通过红色旅游,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家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实践队了解到,泥淤泉东村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在生态旅游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建成了颇具古韵的生态民宿,泉水潺潺,绿树成荫,依山傍水的民宿让游客在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欣赏自然美景。

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太平街村:红韵悠悠齐鲁地,精神永驻照后人

太平街村的李增援故居是莱芜区红色文化传播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同时,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太平街村通过发展桑蚕文化和姜蒜种植有效扩大了知名度,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28日上午,实践队前往莱芜区寨里镇太平街村进行观摩学习。在镇社工办王晓艺、村委会相关负责人李文娟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李增援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故居内陈列的珍贵文物与播放的历史影像,二者相辅相成,生动展现了李增援先生作为文艺工作者的革命精神。故居内的四个展厅规划清晰,完整记录了他从默默无闻到被世人敬仰的历程。

图为实践队参观李增援故居。亓温馨 供图

在这里,实践队员们在沉浸式讲解中系统了解到了李增援先生那短暂却意义非凡的一生。在采访中,村委相关负责人李文娟表示,当地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修缮故居,使其成为红色教育重要阵地。“李增援先生的事迹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党对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深切缅怀。”实践队员感慨道。

随后,实践队来到桑园公社,实地观摩蚕丝被制作工艺。该基地通过“种桑养蚕—加工制作—研学体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公社内工作人员向队员们展示了完整的蚕丝被生产流程,材料精良、工艺上乘的蚕丝让队员们频频称赞。陈桂红经理介绍:“我们已接待多批中小学生研学团队,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又拓宽了村民致富渠道。”

青岛市胶州市河西郭新村:红色记忆凝党心,乡村振兴展新颜

胶州市河西郭新村坚持红色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通过党建引领和产业振兴,实施“五议两公开”机制,建设了具有本村特色的发展道路。

29日下午,实践队到达河西郭新村。村落的景观令人心旷神怡:河西郭村整体建设在保留旧时建筑特色的同时,还完善了基础设施,对房屋和道路进行了修缮。村民们热情地为实践队的队员们介绍,以便他们更好地感受当地的风貌。

河西郭艾山红色纪念馆在胶州市小有名气,已成为当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打卡地”,吸引了众多研学团队和基层党组织前来参观学习。红色记忆馆内陈列着石雷、电报机、红缨枪等抗战文物,生动再现了战争时期军民一心、团结奋战的历史场景;展柜内真实的共产党宣传册则凝聚着胶州市的党建历史,让队员们体会到了早期革命工作者的艰辛和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

与此同时,村里配套建设的老年活动中心,为老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发挥余热的平台,实现了“红色传承”与“银发关怀”的有机结合。

实践队有幸采访一位党龄50余年的“土生土长的老村民”。刘善友老人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看到队员们进入老年活动中心,他热情地站起身相迎,并动情地讲述着村庄20年来的巨变:“从道路硬化到房屋改造,从收入提高到文化丰富,这些变化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更要感谢带领我们干实事的村干部们。”在谈起今昔对比和孩子们的光明未来时,刘老抬头看着队员们,眼中满是真诚。

情到深处,他拿出手写的曲谱,唱起自己谱曲填词创作的民歌:“人人那个都说 哎 河西郭好……”老年活动中心的其他老人也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与刘老一起合唱。“共产党好……”质朴的乡音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由衷赞叹,更饱含着“永远跟党走”的赤诚初心,真挚的情感让在场的实践队员们无不为之动容。

 

图为老党员刘善友为队员们演唱自创歌曲。亓温馨 供图

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许家村:印钞旧址铸辉煌,初心如磐映未来

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许家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文物资源,村落相关的红色抗日故事广为传颂,被誉为“堡垒村”和“红色摇篮”。该村还入选了多项省级荣誉项目。许家村利用自身优势,开发当地资源,在文旅市场中具有独特魅力。

30日下午,实践队走进许家村,受到了村党支部书记许晓晨的热情招待。他着重介绍了北海银行遗址和与其相联系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提到村落发展的前景和面临的问题时表示,“我们引入专业团队运营,将红色教育、历史体验与现代旅游有机结合,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学习参观。”他对许家村的进一步发展踌躇满志。

村委会办公室对面便是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遗址。这座红色金融遗址在当地古建筑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加固改造,现包括三个展厅和地下洞穴式印刷所遗址。实践队在专业讲解员王赛的生动介绍下,系统了解了我国钱币的发展史、我国与殖民侵略者的金融斗争以及抗战时期我党秘密印刷钞票以稳定地方经济的斗争历程。

队员们重走了当年地下印刷工作者运输钞票的地下通道,即使是在加宽加高且装有壁灯的地道里,队员们也只能靠弯腰、相互搀扶小心前进。“我们佩服当年为了国家大义无畏而强大的党员同志们,他们是我们的榜样。”队员们对这次特别的“下潜”深有感触。

图为实践队参观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遗址。亓温馨 供图

调研中,实践队了解到该村正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对此,村“两委”计划进一步扩大网络宣传,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延长相关产业链,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让红色资源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次调研中,“文脉薪传”青春实践队深入走访山东省四个红色文化特色村,切身感受到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生命力。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不仅是精神滋养,更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发挥青年力量,助力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通讯员王韵涵 赵忆霖)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