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

西南大学学子暑期推普三下乡:以“1+5+N”新模式“普”写彭水新韵,“话”聚振兴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11 15:30:1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为深入贯彻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西南大学“语润彭水·言筑未来”实践队近日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1+5+N”推普模式为框架,以彭水中学为核心推普基地;聚焦“5”大重点领域,从教育、产业、文化、民生和社区五个方面展开推普工作;“N”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赋能活动落实,让普通话推广的触角在彭水延伸。围绕“‘普’写彭水新韵,‘话’聚振兴力量”主题,将普通话推广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让青春力量践行在祖国乡村振兴事业的宏伟版图。

汉葭街道全域调研,传单科普启新篇

实践队首站抵达汉葭街道办事处,与当地负责人共同启动主题实践活动。在系统了解彭水的历史脉络、民俗底蕴及语言使用现状后,团队率先在3个社区开展行动:一方面向居民、商户发放推普传单,用简明图文普及普通话在日常沟通、政策理解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全域调研,围绕普通话使用频率、学习需求、推广梗阻等核心问题发放问卷并深度访谈。两天时间里,团队收集到的海量数据,为后续“精准推普”埋下伏笔,也让“以语聚力”的理念初入人心。

彭水中学启蒙领航,“普”通话点亮求学路

在彭水中学的三天里,实践队以“‘普’通话点亮求学路”为核心,为学子们带来别样的推普课堂。结合升学就业案例,团队解析了普通话在拓宽成长空间中的关键作用,还分享了“趣味学普”技巧,让枯燥的发音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同时,通过与学生深度访谈,精准捕捉到青少年学习中的痛点——如方言发音习惯导致的声母混淆、不敢开口的羞怯心理等,为后续“定制化推普”积攒了鲜活素材,让“写新韵”的种子在校园里悄然萌芽。

奇瑞4S店职场赋能,规范语言促发展

聚焦“职场语言赋能”,实践队第六天走进奇瑞4S店等基层企业。与工作人员围坐交流时,话题从“如何用标准语提升客户信任”延伸到“怎样以规范表达打通合作渠道”:有销售分享因方言误解导致的订单流失案例,也有管理者感慨统一沟通语言后团队协作效率的提升。实践队在交流中提炼出“行业推普指南”,强调普通话作为服务沟通、市场拓展的实用工具价值,让规范语言成为助力产业发展、“聚力量”的隐形推手。

蚩尤九黎城非遗共生,双语智慧续文脉

第七天的蚩尤九黎城之行,是一次文化与语言的深度对话。实践队在苗绣的一针一线里触摸文化根脉,在陶艺的旋转捏塑中感受匠心传承。与非遗传承人专题研讨时,团队提出“普通话+方言”的共生智慧:既以普通话为桥梁,让苗绣纹样里的民族故事、陶艺巧思中的生活哲学走出大山,被更广泛的人群知晓;又以方言留存非遗技艺中的独特表达——如苗绣针法的方言命名、陶艺烧制的口诀俚语,让“彭水新韵”在语言融合中焕发多元魅力,让文化根脉在双语交响中代代相传。

社区养老院暖心浸润,温情互动传实用

实践队第八天走进社区养老院,将“暖心服务”与“推普浸润”融于日常。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时,队员们用普通话陪老人唠家常,从“年轻时的营生”聊到“现在的好日子”;普及防骗知识时,用“骗子打电话会说啥”“咋用普通话报警求助”等通俗表达讲案例。温情互动中,老人们渐渐体会到普通话的实用性——“能听懂新闻里的政策了”“跟外地亲戚视频不费劲了”。同时,团队也摸清了方言区长辈学习普通话的现实难点,如听力退化导致的理解滞后、记忆减退影响的词汇积累,为精准化推广打下了温度与深度兼具的基础。

 团队成员心得感悟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是多民族聚集之地,亦是旅游胜地,普通话对于沟通和服务都很重要,所以即使推普过程艰辛,我们依旧拼尽全力。参与本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开拓了我的眼界,了解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于我而言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也坚定了我继续推广普通话的决心。

                       ——王天姣 西南大学“语润彭水·言筑未来”推普实践团队成员

这次实践,让我深深触摸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力量——它是乡村振兴的隐性桥梁,一头连着青少年的成长梦,一头系着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中间承担着文化重重的分量。未来,我仍愿继续做推普路上的微光,用青春声音,和更多伙伴一道,把生活讲得更清晰、把基层日子过得更敞亮,让语润乡村的故事,一直书写下去。

                       ——李政阳 西南大学“语润彭水·言筑未来”推普实践团队成员

参与此次推普实践,我深度投入采访与采编工作,从社区里老人用方言混搭普通话唠家常,到校园中学生学普的青涩与成长,再到非遗场景下传承人与普通话碰撞的文化星火,这些真实片段经采访捕捉、采编凝练,成为推普路上的生动注脚。而团队协作更是让力量倍增,伙伴间互补短板、并肩攻坚,让我明白语言推广需以倾听为桥、以协作护航。这段旅程,让我愿继续用采访采编传递温度,让普通话在乡土扎根生长,让更多人看见彭水推普的独特模样 。

                       ——国然睿 西南大学“语润彭水·言筑未来”推普实践团队成员

在此次三下乡的推普实践活动中,我参与采访和调研,了解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及日常生活:在彭水中学感受学生活力,在养老院知晓老人过往经历,在蚩尤九黎城体会苗族文化与老师风采。我们通过采访、问卷收集数据,为总结报告提供核心支撑。团队成员各司其职、互帮互助,从陌生成为好友,保障活动顺利圆满完成。这次活动像一段旅程,让我倾听不同心声,感受团队协作魅力,见证普通话融入地方文化,更坚定了推广普通话、贡献服务力量的决心。

                       ——李蕊如 西南大学“语润彭水·言筑未来”推普实践团队成员

    在彭水推广普通话的实践中,我触摸到了语言的温度。当养老院老人用低沉的发音练习普通话,当苗绣作坊里方言与普通话交织着讲述非遗故事,我忽然明白:我们埋下的不仅是语言种子,更是文化对话的桥梁。这场双向奔赴的交流,让我在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坚定了用普通话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的信念。

                       ——李雨阳 西南大学“语润彭水·言筑未来”推普实践团队成员

    参与这次活动,真正走进彭水的山山水水,我才懂推广普通话不只是语言传递,更是架起心与心的桥。语言从无高低,普通话不仅是让山里的故事走出去,更是让山外的世界走进来,今后,我将更加坚定的去推广普通话,为乡村振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鄢子轶 中国民航大学“语润彭水·言筑未来”推普实践团队成员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从活动策划开始,每个方案的打磨都加强了我对实践的思考,而在实操中也提升了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在推普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收获更大的是社会价值的正反馈!感受到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也希望自己未来能多参加此类活动,让普通话传得更远,让我们新时代青年的力量发挥得更大!

                       ——余亚洋 西南大学“语润彭水·言筑未来”推普实践团队成员

此次彭水之行,八天的足迹串联起教育、产业、文化、民生的经纬,而普通话正是穿梭其间的丝线,将各方力量编织成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当校园里的琅琅书声渐趋标准,当车间里的沟通愈发顺畅,当非遗故事乘着普通话的翅膀飞向远方,当养老院的笑声里混着新学的词语——这便是“普”写的新韵,是“话”聚的力量。未来,西南大学的青年们将继续带着这份实践成果深耕细作,让语言的春风持续吹拂乡土,让每一粒“推普”的种子都能在彭水的沃土上扎根、生长,终成荫蔽一方的振兴之林,让乡音与国音和鸣,共谱时代的乡土乐章。(文/图 国然睿 关扉阳 王天姣 鄢子轶)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