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厦门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亲清晋企行,青衿铸医心”实践队奔赴晋江。以听诊器为笔,以赤子心为墨,循着泛黄侨批的血泪邮路、古厝墙体的烽火弹痕,探寻跨越八十载的精神星火——这星火正淬炼着未来医者守护健康中国、挺膺时代征程的担当脊梁!
一、侨批血泪:淬炼“家国即生命”的医魂
跨国生命线的精神解码。晋江博物馆展柜内,1939年侨批上“兹付银贰拾大元”的墨迹斑驳如血。李清泉独捐战机的壮举,万千华侨缩衣节食暗输抗战经费的默契,让握惯解剖刀的手微微震颤:侨胞毁家纾难时,何尝不是以血肉为针线,缝合破碎山河?
白袍征程的使命烙印。凝视这些“金帛为轻、家国为重”的凭证,我彻悟:医者的“性命相托”,与华侨的“国命即家命”同源共魂! 当患者以生命相寄,我们亦当如侨胞般——不计得失,以仁心织就守护生命的“健康生命线”。
为实践队员调研晋江市经验馆、分享调研感悟
二、古厝烽火:铸就“舍小为大”的医者胆魄
砖石里的担当基因。朝东楼残缺墙体怒吼着“楼可无顶,国不可破”的誓言,蔡咸斜变卖私产换军需的抉择,五层厝主人蔡德鑨捐空豪宅购枪的赤诚——这些弹孔斑驳的侨厝,是晋江人“舍小我铸大我”的精神丰碑。
手术台前的精神回响。抚摸着弹痕累累的红砖,我扪心自问:若遇疫情突袭,能否如先辈般逆行出征?若基层缺医,敢否舍弃都市扎根乡土?古厝以沧桑作答:医者的“敢”,是危急关头的决断,更是将个人前程融于人民健康的无我担当!
实践队员王南希为游客进行宣讲
如今的梧林古村,侨胞后代正用新方式延续这份家国情怀。实践队员采访了华侨后代蔡灿艺,他在村里经营着南洋咖啡铺。他向队员们讲述着家族四代人的故事:曾祖父下南洋谋生,爷爷辗转香港,父亲乘改革开放东风创办羊毛衫厂,而今他留在了村里创业。他说,闽南人讲究‘留根’,这根就是家国。蔡老板的话语道出了晋江华侨“商行天下,心系家国”的情怀。
实践队在梧林古厝
三、薪火永续:从“侨资报国”到“健康长征”
跨世纪的担当传承。咖啡铺里,华侨第四代蔡灿艺的“留根”箴言令人动容:“曾祖父下南洋谋生,父亲办厂兴乡,我以咖啡香续写家国叙事。”七匹狼等企业将“毁家纾难”化为“实业报国”,再铸“慈善反哺”的长效机制——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与国同频”的赤子心!
新时代的健康征程。在晋江职工夜校,我们为工人量血压、教急救、施推拿。汗水浸透白袍时,忽然读懂:华侨当年以侨批筑“抗战生命线”,今日医者当以仁术筑“健康生命线”!义诊推拿的指尖,正接力书写守护十四亿生命的“健康侨批”——这是对抗战精神最炽热的传承,对中国式现代化最坚定的践行!
实践队员开展健康服务
当抗战烽火淬炼的华侨精神注入青春医魂,我们向时代宣誓:以侨批赤诚守护每缕呼吸,以古厝胆魄迎战每次危机,以实业担当筑牢健康长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全民健康福祉的新征程中,让白袍成为新时代最挺拔的担当脊梁!团队成员:吴冕君、陈琪廷、陈雅莉、何雨佳、张双、颜嘉铭、李怡静、李依萍、王南希、黄思媛
(邹慧燕 林烨鑫 桂伊涵)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