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非遗童绘”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将清代广州流传至今的珍贵非遗技艺——广彩,带入了河源市新江街道卫星社区的课堂。这场活动不仅是一场非遗技艺的传递,更是一次连接高校智慧与社区根脉的文化实践,让传统工艺在年轻心灵中生根发芽,绽放新光。
活动伊始,义教组的成员从色彩科学的基石出发,通过色环教具的生动演示,为孩子们系统阐释了色相、明度与纯度的基本原理。现场,红黄蓝三原色的神奇调配过程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他们踊跃分享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知,课堂瞬间化为一片灵感的海洋。孩子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碰撞,点燃了他们对非遗的热情。
图为成员讲解色彩相关知识(张秀文 供图)
随着知识点的深入,孩子们的热情转化为积极的互动。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对色彩组合的想象,课堂氛围在问答中愈发炽热。这种生动对话不仅巩固了教学内容,更体现了社区儿童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
图为学生课上积极回答问题(何梓航 供图)
随后,讲解同学细致梳理了广彩的绘制精髓——从传统纹样的选稿到上色技巧的运用,再到装饰点缀的艺术。孩子们全神贯注,有的埋头记录笔记,有的低声讨论心仪图案,对即将到来的创作环节充满热切期待。非遗技艺的步骤在讲解中跃然眼前,为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作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为素白瓷盘上色,或一丝不苟地还原广彩经典配色,或大胆创新地尝试新颖组合。突击队员们在旁悉心指导,传授色彩过渡与边缘处理的精妙技巧。笔触流转间,瓷盘从素净渐变为绚烂,一幅幅充满童真的作品在指尖绽放。
图为学员给图案上色过程(张秀文 供图)
课程落幕时,孩子们带着自豪的笑容将作品整齐陈列在展示台上。这些瓷盘既保留了传统花卉纹样的底蕴,又融入了孩子们的创意想象:有的以明快色彩赋予古韵新生,有的通过巧妙留白营造诗意意境。阳光洒落,釉彩折射出绚丽光芒,每件作品都闪耀着独特个性。孩子们围聚欣赏,交流心得,非遗不再遥不可及,而成为他们心中鲜活的记忆。
图为作品展示与合影留念(郑润锋 供图)
当墨线在素坯上流转,彩料在笔尖绽放,孩子们用双手触摸到了广彩的温度,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突击队员们从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灿烂笑容中,感受到非遗传承的希望与力量。这次活动不仅是技艺的体验,更是在新一代心中根植了文化自信的种子。愿这份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如广彩釉色般永恒闪耀;愿文化传承的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照亮社区与未来的每一个角落。(薛诗涵 何梓航 郑润锋 丘旭日)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