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生命学院赴安康中药材调研实践团:走访安康药企探寻中药材产业发展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05 15:18:2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为探寻秦巴山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7月21日至2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安康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实践团”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中药材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董娟娥教授以及副站长杨庆老师的指导下,先后走访了陕西济世康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世康源”)、安康康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康康元”)、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康正大”)及安康北医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康北医大”)四家本土医药企业。实践团通过访谈、车间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出“源头质量管控”与“产学研协同”两大共性路径,并提炼出差异化发展模式,为秦巴山区中药材产业升级提供实证参考。

共性密码:源头质量管控与产学研协同

实践团与安康北医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座谈 乔诗彤供图

四家企业均以原材料质量为核心,依托秦巴山区中药材资源筑牢产业根基。“植物药的核心是资源可控,规范化种植基地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安康正大技术副总监薛女士在访谈中强调。实践团了解到,该企业在宁陕县、平利县等地按“六统一GAP”标准(统一规划、品种、技术等)建设种植基地,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等参数,既保障了药材的质量,又提升了药材供给的稳定性。同样把“第一车间”放在田间地头的安康北医大,则探索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协同模式:企业自建标准化种源基地,统一提供优质种苗,并提供专业技术团队全程指导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合作社在政府政策支持下组织农户参与种植,形成绞股蓝从种源到采收的闭环管控体系。实践成员表示,企业对于源头质量的把控,正是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所在。

实践团参观陕西济世康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库房 马若菲供图

在技术创新层面,产学研融合成为四家企业突破技术壁垒的核心路径。济世康源深耕中药饮片加工领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中药材试验示范站达成深度合作。公司总经理陈兵介绍:“示范站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标准制定和炮制工艺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关键助力。”安康北医大则以省级院士工作站为平台,联合中科院张颖院士团队与北京大学安康药物研究院一同攻关,重点推进绞股蓝单体提取与剂量优化研究,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绞股蓝总甙胶囊、乳康胶囊等产品的精细化研究,以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实践团成员认识到,产学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合作过程,而是一个使高校的科研成果在企业生产中落地、企业的技术难题借助高校力量解决的协同过程,整个中药材产业也因此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这正是产学研融合的价值所在。

特色发展:各美其美的差异化道路

实践团与安康正大制药技术副总监薛女士合照 马若菲供图

依托秦巴山区中药材资源优势,四家企业结合定位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作为专精特新的中小型企业,康元医药聚焦于核心工艺的突破,通过引入尖端设备、优化提取技术,成功提升了产品有效成分的含量与稳定性。同时,在此基础上深耕国际市场,凭借多项国际认证打通海外销售渠道。“从工艺升级到海外布局,让我们看到中小型企业靠技术出海的潜力。”实践团队长张雅淇说。作为区域龙头企业,安康北医大在兼顾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承担起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实践团了解到,企业一方面通过突破绞股蓝总苷制取等核心技术筑牢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提升产业链价值中带动种植户增收——绞股蓝收购价从最初每公斤20元提至去年每公斤60元,显著提高了种植户收入水平。

此次调研中,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到安康中药材产业“品质为基、创新为翼、特色为魂”的发展路径,也梳理出企业面临的同质化严重、人才匮乏、原料供应不足等共性挑战。对此,实践团表示,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同时联合示范站的专家,并结合自身专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助力企业破解发展瓶颈,用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秦巴大地上”的初心使命,为推动安康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杨彬彬、曹航、林亚涵)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