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

北京科技大学长青青沁支教实践团探访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罗罗腔非遗传承人——张翠娥

发布时间:2025-08-04 15:28:5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践行青年担当,7月27日,北京科技大学长青青沁支教实践团展开“探寻非遗罗罗腔”主题活动,对灵丘县罗罗腔剧团副团长张翠娥进行了3小时的人物访谈,收集到宝贵的一手资料。

7月27日上午9:00,实践团成员搭乘汽车前往灵丘县罗罗腔剧团。到达目的地后,实践团成员受到了张老师的热烈欢迎,在一番寒暄后,开始了今天的采访。

实践团提问了10个问题,分别是“请问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所传承的这项非遗吗”“罗罗腔和其他腔调如昆腔相比,有何独特之处呢”“您是从多大开始学罗罗腔的,是什么让您选择罗罗腔并且坚持下来呢”“现在灵丘县罗罗腔剧团有多少人,最小的多少岁了”“平常演出来看的人多吗,主要是哪个年龄段的呢”“您对年轻人传承非遗有什么嘱托吗”“您觉得传承罗罗腔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政府对罗罗腔的传承提供过哪些帮助”“未来对这项非遗传承有什么规划吗”。张翠娥老师一一耐心解答,并留下了手稿。

张老师说,现在还在听罗罗腔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很少,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不知道罗罗腔。传承非遗迫在眉睫,张老师表示,现在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学习罗罗腔,一是太累,二是薪资低,但是好在有政府帮忙,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招收了大批小学员,免费教罗罗腔,而且最后成果很出彩。总之,非遗传承要从小抓起,从孩提时抓起。

采访结束后,张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前往每日训练的场地参观,其间乐器、服饰、道具一应俱全,张老师为实践团成员大致介绍武戏动作,并进行现场示范,而且还表演了一段罗罗腔经典剧段以及武戏打斗动作。

张老师说,罗罗腔很注重眼神和面部表情,要怒有怒相,喜有喜相,要让观众一眼识得戏角的情绪。

正午时分,长青青沁实践团成员与张翠娥老师道别,当天发出一篇名为“在古韵新腔中触摸非遗温度”的推送,并被“青春灵丘”“北科资安”等官方公众号转发,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北京科技大学长青青沁支教实践团 )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