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7日起,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法治微光,点亮童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下各镇司法所的指导下,带着精心准备的法律课堂,在此开启了为期15天的普法之旅。实践队员们通过司法实践中的鲜活案例、妙趣横生的互动体验,为留守儿童们编织起一张细密的法治防护网。
团队与小朋友们合影
“小朋友们知道如果自己被别人欺负了该怎么办吗?”实践队队员范力文在《司法流程小探险》课堂中,手持话筒走进孩子们中间问道。在司法机关职能介绍环节,队员们并未照本宣科,而是将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的职能转化为“安全守护者天团”的故事——“穿着藏蓝制服的警察叔叔是抓坏人的先锋队,戴着银徽章的法官阿姨是断是非的大法官”,再配上亲手绘制的漫画手册,原本抽象的司法机关在孩子们眼中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保护者”。
模拟法庭和情景剧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环节。实践队特意选取校园欺凌、文具归属纠纷等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孩子们轮流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和陪审员10岁的小雨坐在法官席上,稚嫩的脸上写满庄重,一声“现在开庭”伴随着法官槌敲响的瞬间,活动室里顿时营造出法庭的肃穆氛围。“原来说‘我反对’的时候要站起来呀!”扮演律师的小男孩兴奋地拽着实践队员刘颜的衣角分享心得,在角色扮演中,法律的威严与温度悄然住进孩子们心里。
模拟法庭现场
为让法律知识入脑入心,队员们还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互动环节。在“法律知识闯关”游戏中,彩色气球里藏着“遇到校园霸凌该告诉谁”“被高年级同学索要零花钱怎么办”等问题,孩子们戳破气球抢到题目时,会像举小旗帜般高高举起小手。12岁的小杰连续答对三题,抱着赢得的法治漫画书不肯撒手:“我要把这本书带给爷爷奶奶看,告诉他们别人不能随便拿我们家的东西。”
15天的相处中,实践队队员们成了孩子们最信赖的“小老师”,每日引导孩子们签到签退,仔细核查每个孩子的信息,记录好时间,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活动期间恰逢张雨桐小朋友生日,队员们和孩子们一起点蜡烛、唱生日歌、切蛋糕,策划了一场温情的生日会。当最后一堂课播放队员们熬夜制作的活动剪影视频时,不少孩子红了眼眶。实践队离开那天,孩子们与队员们互赠明信片寄语,“小早老师,谢谢你们,以后还能见到你们吗?”雨桐对实践队员沈早容说道。“当然,明年再来。”
团队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蛋糕
东篱之家负责人王雪娟看着孩子们的变化满心欣慰:“大学生用孩子能懂的方式讲法律,不仅教会他们保护自己,更让孩子们眼里有了光。” 实践队队长盛彦豪表示,团队已整理出包含12个典型案例的《儿童法治教育手册》,将留给东篱之家作为长期教材。离别时,孩子们依依不舍,清脆的“明年再来”在山间久久回荡——这场双向奔赴的法治教育,早已超越知识传递的意义,成为滋养童心的温暖力量。(周佳欢)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