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19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内经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的230余位《内经》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临床专家及青年才俊齐聚浦江之滨,共研《黄帝内经》之奥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张珺教授团队亦受邀出席本次盛会,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展现了安中医在经典研究领域的坚实力量。
图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王彤彤供图
名家领航:深掘经典,启迪临床智慧
大会专题报告环节星光熠熠,思想碰撞激烈。福建中医药大学纪立金教授以《<内经>理论在临证辨奇中的应用》为题,深刻剖析“恒”与“奇”的辩证关系,提出于纷繁“众症”中精准把握疾病本质与核心病机是提升临床疗效的关键路径。辽宁中医药大学鞠宝兆教授在《<内经>相关藏象术语解析》报告中,系统阐释藏象理论构建的三大基石——解剖认知、生理病理知识及古代哲学思想,并以“脾藏”为范例进行了精辟解读。贺娟教授聚焦《<内经>疾病经络传变模式与临床价值》,从病因分类切入,深入分析不同致病因素、邪侵部位导致的差异化传变模式,着重阐述了以经络体系为核心的传变规律及其对临床诊治的重要指导意义。
图为北京中医药大学贺娟教授发表讲话 王彤彤供图
青春力量:薪火相传,激扬创新思维
青年论坛成为闪耀新锐光芒的舞台。山东中医药大学吴玲玉、上海中医药大学胥孜杭、北京中医药大学杨佩诗、长春中医药大学刘真如四位青年学者依次分享了《精气神视域下奇恒之腑体系的研究》、《基于“肺主皮毛”理论的现代探索与思考》、《<内经>经脉表里层次论的形成及相关理论阐释》、《基于<内经>“营卫理论”的桂枝汤类方体系探赜》的研究成果。报告内容横跨脏腑理论、实验研究、经脉学说、方剂配伍等前沿领域,充分彰显了新生代学者深厚的学术积淀与锐意的创新精神。
图为上海中医药大学胥孜杭在青年论坛环节报告 王彤彤供图
百家争鸣:融通经旨,聚焦前沿应用
大会交流环节高潮迭起,学术争鸣热烈。河北中医药大学侯仙明教授以《“气化通透”理论构建思路与临床应用举隅》分享原创理论与临证心得;江西中医药大学张敬文教授通过《从刘一明人医神医论探讨<黄帝内经>的重大科学价值》揭示经典的深邃科学内涵;辽宁中医药大学朱鹏举教授《<素问><灵枢>版本述略》为文献研究提供重要线索。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张珺教授团队积极参与研讨,围绕《内经》理论指导疑难病证辨治的实践问题,与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
图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生在青年论坛上进行学术交流 曹宇翔供图
学术荟萃,硕果盈枝
本次研讨会堪称一场学术盛宴,成果斐然。会议共收到来自全国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投稿140余篇,经严格评审,90余篇入选大会论文集。安徽中医药大学张珺教授团队亦有4篇研究论文入选,内容涉及《内经》治则治法在当代临床的创新应用探索。论文主题广泛涵盖《内经》文献与理论研究、理论临床应用转化、针灸机理探析、五运六气学说、实验与数据挖掘、经典教学改革等多个维度,全景式展现了当前《内经》研究的最新高度与丰硕成果。
图为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张珺教授团队大会合影留念 王彤彤供图
为期三天的会议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热烈的思想交流中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不仅为全国《内经》研究者搭建了高规格的对话平台,有力推动了经典理论的守正创新与临床转化,更凸显了包括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内的各院校在传承发展中医药学术中的积极贡献。千年岐黄智慧在新时代学者的耕耘下,必将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护佑人类健康贡献不竭的源泉。(通讯员王彤彤 曹宇翔)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