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2025新文艺人才创新交流研讨会开幕

发布时间:2025-07-29 10:13:5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2025新文艺人才创新交流研讨会7月27日在昆山开幕。来自各地媒体代表百余人纷至沓来,共话广播影视艺术提升、促进人才交流合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广电协作专业委员会会长俞迁如主持。

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事业蓬勃兴起的关键时期。新技术应用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文艺创作方式。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新文艺人才,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贴近人民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是摆在广大影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广电总局人才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交流研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宣传文化思想重要举措,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文艺“双新人才”工作要求,提升新时代文艺工作创新发展能力,应对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和蓬勃发展的数字文化产业,积极探索新的文艺创作模式和传播方式,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新文艺人才的具体行动。本次交流研讨围绕新文艺人才培养、文艺作品创作、新媒体传播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激发文艺创作灵感,促进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分享成功经验。

国家广电总局原宣传管理司巡视员兼副司长李宗达在致辞中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他说:“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广播影视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广电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对于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在致辞中提到,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日新月异的媒体格局变化,广播影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传播模式面临转型,观众的收视习惯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广播影视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电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新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形态,短视频、直播、互动式内容等新兴业态方兴未艾,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创作出更优秀、更贴近人民群众需求的文艺作品,成为摆在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

李宗达说,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是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新文艺人才,是推动广电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次研讨会正是基于此,为广电同仁搭建一个交流学习、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平台,为新文艺人才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促进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为更多观众带来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

在嘉宾报告环节,中国信息产业商会资深专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原主任陈晓宁则从另外一个角度,以发展广电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结合自己多年的广电管理经验,提出“开源广电”的重要意义。他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渠道、观众需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广播电视行业迫切需要构建新质生产力,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陈晓宁针对这一行业现状,提出了“开源广电”这一重要理念,他在在报告中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开源广电”的内涵。他认为,“开源广电”并非简单地将现有技术开源,而是一种更广泛、更深入的理念,它意味着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广电生态系统。

接着,艾柯迅(江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平以《智能制片管理系统的创新与突破》为题,结合智能制片管理系统的实际操作与演示,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分享,让与会代表眼前一亮,深刻感受到智能技术为文艺创作带来的变革力量。

下午研讨会由李宗达主持。

首先在专家演讲环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研究室主任王甫以《短视频的颗粒化趋势与垂类内容的精准深耕》为题,发表了极具洞见的演讲,对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他说,文艺工作者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王甫教授还提出,我们正处于一个短视频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和颗粒化的趋势。短视频以其便捷性、趣味性和传播性,迅速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深刻地改变了文艺创作和传播的方式。这种碎片化和颗粒化的趋势,也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简单的、粗糙的内容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只有高质量、有创意、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在短视频平台上脱颖而出。这需要文艺工作者具备更强的创作能力和更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接着,深圳爱图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黄裕丰以《拍摄效率与氛围光艺术创作》为题进行了分享。他从专业角度出发,运用生动详实的数据,解析了拍摄氛围用光的科学性应用及独特的创作经验,为代表带来了一场关于光影艺术与效率提升的视听盛宴。他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分析,展示了不同光线条件下,拍摄效率和画面质量之间的关系。黄裕丰还分享了自己在氛围光艺术创作方面的独特经验,详细地讲解了不同光线效果的营造方法,展现了氛围光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魅力。

在优秀新文艺案例分享环节,海口经济学院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副教授、实训中心主任彭娜、济南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济南海右国际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金洋、江西省万载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宋维则结合丰富详实的案例分享了各自的工作体会,给现场代表留下深刻印象和启发。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讨会启动两个多月时间以来,共收到来自各地广播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高校及新媒体推荐项目400余件,最终共有50余件项目脱颖而出,在这次交流研讨会上进行集中展播和展映,作品涵盖了节目、栏目、纪录片、短视频、短片及落地活动项目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新文艺人才的创作活力和创新能力。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本次研讨会受益匪浅。通过多位专家的深入交流,呈现出广播影视业态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把握广电产业发展趋势,共同探索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新路径,为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的新文艺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届活动由广电总局人才交流中心主办、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广电协作专业委员会、亚广协(北京)媒体传播技术研究院等协办、视航(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艾柯迅(江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昆山星秀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支持。(马驰)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