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起,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乡村振兴·筑梦吴起”社会实践队踏上为期16天的征程,先后前往延安市黄陵县、吴起县,以普通话推广为重点,覆盖全年龄段群众,以语言的力量激活乡村振兴动能,让红色基因在字正腔圆中代代相传。
课堂里的“声”动有趣:让普通话学习趣意盎然
在黄陵县田庄镇中心小学,实践队结合学情定制“普通话套餐”——从音标发音基础到方言错读辨析,再到红色故事情景教学,内容实用又鲜活。普通话推广课程包括绕口令、情景演绎、红色诗歌朗诵等趣味课程。在绕口令挑战赛上,孩子们争相比拼语速与准确度;情景演绎环节,他们化身故事主角用普通话对话;诗歌朗诵时,稚嫩声线里充满对语言的热爱。“老师,我以后也要说这么标准的普通话!”四年级学生的话,道出了课堂里悄然生长的语言自信。
转战吴起县图书馆,课程接力升温。队员们以方言闹笑话的趣味故事破题,引出“普通话”的发展历程,再通过影视配音、《长安三万里》诗词跟读等新潮形式,让孩子们在模仿中练习标准发音;推广普通话手抄报环节里,队员与孩子们一同创作,将“为何要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有哪些重要意义”等内容,融入一幅幅精心绘制的作品中。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更真切地理解通用语言对日常交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手抄报不仅成为推广语言的新载体,还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区里的“语”你同行:让沟通之桥联结你我
枣树湾社区的活动现场,队员们先以“为什么要学普通话”开头,用贴近生活的案例说明语言对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重要性。随后通过口部操、气息训练,让居民们在互动中掌握发音技巧;针对当地方言易混淆的字词,队员们逐字纠正,手把手教大家“说清楚、讲明白”。穿插其中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合唱、快板《天安门广场看升旗》,让居民们在欢歌笑语中体会到普通话的韵律之美,更让其明白了这门共同语言正是联结乡村与外界的“纽带”。
红色故事里的“音”为有你:让精神传承更有力量
“切尾巴战役中,有一位伤员……”无论是小学课堂还是社区活动,队员们总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将红色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清晰的发音、饱满的情感,让“半碗炒鸡蛋”的军民情深愈发动人,让红色历史在规范的语言表达中更易被铭记。语言学习与精神传承的双重浸润,不仅提升了大家的普通话水平,更让红色文化在心中扎下深根。
青春担当里的“行”以致远:让语言动力持续赋能
“乡村振兴,语言赋能。”这是实践队推广普通话的出发点。16天里,队员们发挥专业所长,把课堂搬进乡村、社区,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互动游戏和情景对话,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虽然活动已经落幕,但队员们心中的牵挂未曾停歇——他们将持续关注乡村语言教育,让普通话成为乡村孩子看世界的“望远镜”,成为乡村对接发展机遇的“通行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语言动力”。(文:刘思阳 傅锦润 赵墨含 图:许倚睿 郭文举 指导老师:董海霞 刘利兰)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