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新时代对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审计)学院的 “云财‘会’马青锋” 实践团于7月14日至19日,奔赴美丽的香格里拉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意义深远的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特色农业、非遗传承等核心内容,充分发挥财经专业优势,积极探索赋能边疆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实践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民族团结共识,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
实践团抵达香格里拉市后,首先与香格里拉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展开了深入的专访交流。市文化和旅游局达吉・扎西达娃局长详细且全面地阐述了香格里拉全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战略布局、生态保护机制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当下产业发展的现状。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徐继良副局长则介绍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举措与显著成效。他特别强调,在农牧区,语言障碍成为制约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农牧民与外界高效沟通交流的关键因素。通过这次专访,实践团对当地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有了清晰且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以推广普通话助力边疆发展的实践方向,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深入基层,开展了形式多样且富有成效的调研活动。在小中甸镇松赞山行妙果农业有限公司蓝莓基地,队员们认真聆听基地技术人员的讲解,了解到蓝莓种植从选种、栽培到田间管理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以及市场销售的渠道与策略。他们看到现代化的种植设备与科学的管理方法,深刻认识到特色农业对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特色农业不仅为当地创造了经济收益,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
实践团还对当地的特色产业进行了重点考察。在香格里拉松茸交易市场和智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师生们全面认识到当地构建的 “生产——加工——流通——文旅” 一体化松茸产业体系对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动作用。从松茸的采摘、初加工,到通过完善的流通体系销往各地,再到与文旅产业结合,开发松茸文化体验游等项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围绕 “文旅融合、非遗传承、特色农业” 主题,实践团在尼西乡汤满村黑陶制作体验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拉茸批初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尼西黑陶的发展脉络,从古老的传统技艺起源,到历经岁月传承至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实践团结合自身的财经专业优势,为非遗产品市场化提供数据支撑,如通过市场调研分析消费者喜好、价格接受范围等,助力非遗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
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民族团结共识,实践团赴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进行研学。在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队员们通过馆内珍藏的史料,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红军与藏族同胞在艰难岁月中结下的鱼水深情。在千湖山草场,队员们重走长征路,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中深化爱国情怀。他们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感受着先辈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此次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团系统掌握了香格里拉市的产业运行现状与发展难题,深刻体悟到长征精神与民族团结的时代价值。实践团将秉持 “入村访企躬行践,财会赋能助振兴” 的使命,持续为边疆经济提质增效贡献云财智慧与青春力量,在新征程上续写民族团结与时代奋进的崭新篇章。(王俊蓉)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