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信访呈现出诉求多元化、形式多样化、问题复杂化等新特点。这要求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动群众信访工作制度创新,不断提升信访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切实把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好,把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好。
新时代群众信访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来信来访,网络信访、视频信访等新兴形式日益成为主流。据统计,当前全国网上信访量已占信访总量的七成以上,这既提高了信访效率,也对信访工作的响应速度、办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群众诉求从过去单一的个人利益诉求,逐渐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多元领域拓展,涉及的部门多、协调难度大,传统“各自为战”的信访办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此外,群众的法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信访工作的规范性、透明度、公正性期待更高,这也倒逼信访工作制度必须跟上时代步伐。
以制度创新回应时代需求
推进新时代群众信访工作制度创新,需从理念、机制、技术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在理念上,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满意作为检验信访工作的根本标准,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服务”,把信访工作的重心下沉到基层,深入矛盾一线化解问题。例如,多地推行的“信访代办制”,由村干部、社区工作者等作为群众信访的“代言人”,帮助群众反映问题、跟踪办理,有效解决了群众“不会访、访不好”的难题。
在机制上,要构建“一站式受理、一体化办理、一揽子解决”的闭环体系。通过整合信访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访事项协调联动机制,避免群众“多头跑、重复访”。同时,完善信访事项办理流程,明确办理时限、责任主体和反馈机制,推行“阳光信访”,让群众实时查询办理进度,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某地建立的“信访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复杂信访事项,由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会商,推动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的妥善解决,就是机制创新的生动实践。
在技术上,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赋能信访工作。搭建智能化信访平台,通过数据分析预判信访热点、难点问题,为决策提供参考;利用智能客服、算法分流等技术,提高信访事项的分拣效率,开发信访办理移动终端,让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处理信访事项,提升响应速度。比如,有的地方通过信访大数据平台,提前预警到某一区域的物业纠纷集中爆发,及时组织住建、街道等部门介入调解,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
让制度创新落地生根见实效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推进新时代群众信访工作制度创新,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必须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信访事项办理质量、群众满意度等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严肃追责问责。同时,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干部运用新制度、新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创新制度能够落到实处。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需要新担当。群众信访工作制度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始终与时代同频、与群众同心,不断破解新问题、回应新期待,才能让信访工作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石家庄市信访局 李伟)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