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

溯源玉器产业链 对话玉雕传承人

——绥江玉影实践团走进日丰城原石毛料交易市场、文宝斋翡翠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7-25 11:56:3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7月11日,广东财经大学绥江玉影实践团赴四会玉器聚集地开展调研访谈拍摄,通过实地考察原石毛料交易市场、参观文宝斋翡翠博物馆、对话玉雕大师,深入探寻四会玉器产业的发展脉络与文化传承密码。

上午,实践团成员前往四会日丰城原石毛料交易市场,聚焦玉器原料交易环节展开细致考察。作为四会玉器产业链的源头环节,这里汇聚了来自各地的翡翠、玉石原料,商家与采购商的交易往来构成了产业生态的鲜活图景。实践团成员穿梭于琳琅满目的原料摊位间,观察不同品类、质地的玉器原料特征,记录交易过程中的询价、议价模式,并用镜头捕捉商户分拣、评估原料的专业细节。团队通过与多位原料商交流,了解当前玉石翡翠原料采购市场的供需变化,增强对玉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认知。

日丰城内所展示售卖的玉镯粗胚及玉石原料

下午,实践团一行转赴文宝斋翡翠博物馆,受到文宝斋创始人、玉雕大师廖锦文的热情接待。实践团成员首先参观了文宝斋翡翠博物馆,在精美的玉雕作品前驻足欣赏,并聆听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

文宝斋翡翠博物馆内展示的精美玉雕作品

随后,在以“玉器雕刻艺术与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深度访谈中,廖锦文大师结合三十余年从业经历,阐释了四会玉雕的技艺特色与精神内核。在谈及廖大师一生秉持的“治玉如治身”哲理时,廖大师眼神一亮,讲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雕刻师在雕刻玉器手艺的过程中也恰恰就是在雕刻自己本身的内在品质。

廖锦文大师接受实践团成员访谈

在谈及玉雕中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潮流之间的隔阂时,廖锦文大师认为中国年轻人从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对蝙蝠、螭龙等物品所蕴含的意境或多或少会有所了解,只要热爱玉雕,就一定会去深入了解,深挖作品意蕴。面对“速成文化”盛行的当下,廖锦文大师认为要时刻铭记创作玉雕作品的创作初心,要把创作人的思维融入玉雕创作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出一件好的作品。

访谈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还现场观摩了廖锦文大师的雕刻过程。团队成员曾昕然用镜头全程记录下这一过程,选料、开料到设计、雕刻,无不体现廖锦文大师对原料天然纹理的巧妙利用,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展现玉雕技艺精髓的珍贵素材。

实践团成员表示,通过近距离感受大师创作,对“工匠精神”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为后续挖掘玉文化故事、针对年轻消费群体设计宣传方案提供了灵感。

廖锦文大师手持刻刀在玉石原料上认真雕刻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与廖锦文大师的合影

此次调研拍摄活动,是广东财经大学绥江玉影实践团深入四会玉器产业一线,了解学习玉文化、玉雕精神的重要实践。通过对原料交易市场的考察和玉雕艺术的参观探访,团队对四会玉器从“原石到成品”的产业链条、从“技艺到文化”的精神传承有了全景式认知。下一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一线,从玉器产业的不同环节、不同视角发掘四会玉器玉雕的独特魅力。(罗浩然 谭敏仪 吴桐雨)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