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多举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25 11:19:4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为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营造了浓厚氛围,取得了良好成效。

课程育人: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夯实思想根基

课堂,始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精心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体系,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自2024年9月起,学校正式启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效果显著,为学子们搭建起了一座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桥梁。

除此之外,学校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专门设置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学模块。教师们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丰富内涵,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副校长、党委统战部部长张耀赠为新进教师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

为了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学校充分利用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平台,如党委会、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新进教师培训会、党课、团课等,广泛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宣传教育、宣传宣讲活动。据统计,已累计开展120余场,覆盖全校7000余名师生。

此外,学校还积极开设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通识课程和选修课程,如“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与舞蹈赏析”等。这些课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增进了他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为培养具有强烈中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浸润: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营造团结氛围

“通过沉浸于傩戏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包容性与不竭生命力。”5月20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特邀惠水县非遗传承人张勇老师,将国家级非遗项目“惠水傩戏”引入课堂。通过沉浸式展演与互动教学,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有效促进了民族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广泛传播与深刻认同。

惠水县非遗传承人张勇老师将国家级非遗项目“惠水傩戏”带进贵州黔南科技学院

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学校更是创新性地开展了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手工艺作品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与相互交融的和谐之美。学校积极响应《黔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五个认同”进校园书画活动比赛活动的通知》的号召,联合校团委创新性地组织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画比赛和线上知识竞赛等活动,吸引了500余名师生的踊跃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统战工作的内容与形式,还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五个认同”观念。

此前,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与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共同揭牌成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党委副书记左章权强调:“孔学堂的合作将极大地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滋养师生的精神世界。科技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旨在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民族自豪感的新时代青年。”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与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与深入的文化传承实践,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实践育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交流交融

“从前期一个多月的精心排练到正式登台演出,我深刻感受到了民族的力量与文化的魅力。”在6月1日举办的中国--东盟藤球邀请赛开幕式上,贵州黔南科技学院100余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积极参与开幕式展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

中国东盟藤球邀请赛开幕式中,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近100名学生积极参与开幕式展演

社会实践,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得到了高度重视与深入实践。学校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各民族学生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彼此友谊、实现共同成长,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5月18日举办的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活动中,贵州黔南科技学院100余名艺术生再次展现了他们的风采,积极参与排练与演出,用艺术的语言传递着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景。

而在校园内部,各类文化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在学校体育节上,学生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表演着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魅力。这场盛会不仅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还登上了同城微博热搜榜首,进一步扩大了民族团结的影响力。

除了校内活动,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还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平台,与周边社区、学校、企业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定期组织各民族学生开展支教、扶贫、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民族团结对于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育人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为培养新时代具有强烈中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成效显著: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统战部部长张耀赠主持的统战理论政策研究课题分别获贵州省、黔南州立项并成功结项。教师贺石东老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志愿讲解员”选拔活动中荣获省赛一等奖。

许多学生表示,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珍惜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张耀赠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有成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通讯员 彭金)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